经典语录网 > 经典语录 >

精选王阳明心学精髓60句百度文库(摘抄55句)

时间2023-11-27 09:47:55发布admin

王阳明心学精髓60句百度文库

1、王阳明说:"这是只知道静养,不知道做克除私心杂念工夫的缘故。这样来对待事情,心境便会反反复复。人必须在事上磨练自己,这样才能够最终处变不惊,遇事泰然处之。"

2、绝不要先以恶意去推测别人,否则自己就先变恶了,一旦如此,就是丧失良知的表现。(王阳明心学精髓60句百度文库)。

3、且于动处加工,勿使间断。动无不和,即静无不中。

4、但人存政举,使奉行不至;则革弊之法,反为流弊之源。

5、耳朵不能听是非,省了多少闲是非;口不能说是非,又省了多少闲是非;心知道是非就够了。

6、周敦颐说,太极就是0版的无极,好比一款2D建模的电脑游戏要向3D转型了,开发系列中的一代过渡产品,有些体验功能前瞻一下,吸引你的眼球。紧接着开天辟地(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产生阴阳万物)。 (王阳明心学精髓60句百度文库)。

7、王守仁反对把孔、孟的儒家思想看成是一成不变的戒律,反对盲目地服从封建的伦理道德,而强调个人的能动性,他提出的“致良知”的哲学命题和“知行合一”的方法论,具有要求冲破封建思想禁锢、呼吁思想和个性解放的意义。

8、王阳明说:"惟天下之大诚,能立天下之大本。"

9、王阳明年轻时痴迷于佛教,吸取了许多禅宗的思想,但等到他心学大成后,却对佛学大加批判,认为只在心上做,终是无用。

10、只要时刻拂拭自己的内心,让良知不要被人欲遮蔽,就都能成功。

11、“省察克治”必须时时去做,事事上也皆可做,能做到主动、自觉地省察、克制自己对外界事物的不正当欲望,就是自我修养。省察与存养本是一物,只是在有事或无事时说法有别。

12、不去议论别人的是非,在要责备别人的时候,把它当作自己的一大私欲加以克制。

13、四句话就是他所教的:“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14、文官带兵怕就怕纸上谈兵,懂兵法而不懂实战,酿成袁崇焕式的悲剧。事实上兵部上下那么多官员里,长期以来最不缺的就是高谈阔论之徒。

15、知行合一:>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无善无恶,是未发之中,也是心之体,是天下之大本。天下最根本的东西,那是“道法自然”,无善无恶的未发之中说是心之体,换句话叫“平常心”。人因知而生“喜怒哀乐怖惧悔”,有这些情绪说明“知而未达”,人可以因一叶障目而不识泰山,又何尝不会因为自己固执的偏见而不知善恶呢!念头产生了且都符合规矩这才是和,和就是夫子的“从心所欲而不逾矩”。但是和是“天下之达道”,通达之道是要走通了、到达了才算的,不曾真正到达,未必真知。>登高自卑之语犹在,要爬上山顶还得从立足之地开始。格物致知只为诚意正心,也就是实践出真知。知行合一是让人“人在事中磨,静亦定、动亦定,才能立稳脚跟”,这里求的事与“动静”无关,在于定。心志坚定,内外如这是>八目里的“诚意”、“正心”。通过格物、致知的知行合一求取“诚于心、精于行”的“一以贯之而止于至善”。以知行合一来不断自新“亲民”,以达到“明明德”,所求者>,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16、哪里有什么技巧,只是努力做学问,养得此心不动。如果非要说有技巧,那此心不动就是唯一的技巧。

17、释文:操守志向犹如心痛,如果心思全在痛上,哪儿有功夫说闲话、管闲事呢?

18、格者,正也,正其不正以归于正之谓也。正其不正者,去恶之谓也。归于正者,为善之谓也。

19、这个在事上磨的功夫是很多人的瓶颈。很多事情想想蛮好,说起来也一套一套的,但往往最后却成了"心高命薄""小姐心丫鬟命"。问题是想的不去做,想做做不了,越做不了越想得多,最后只能靠想象抚慰自己了,把自己给打了个死结。

20、道之全体,圣人亦难以语人,须是学者自修自悟。

21、良知:如果行为不产生影响,就无所谓事情的善恶。人有时候饿了未必会急着找吃的,但是一个人急着找吃的的时候,一定动了念。能找到吃的饱肚子是极好的,要是找不到吃的饿肚子估计心情也会比较消沉,善恶的产生区分因为目的。在与人交涉的时候,事情做过了和没做到位都会导致结果的不尽人意。知道如何把事做好做成功同时也知道哪些事做了会招致失败,这就算是良知。

22、一个人对了,一个国家就对了。你是什么样,社会就是什么样。

23、天下任何事物本来就没有善恶,它所有善恶全是人强加给它的。

24、赏及微劳,则有功者益劝;罚行亲昵,则有罪者益警。

25、人非要经历一番不同平时的劫难才能脱胎换骨,成为真正能解决问题的人。

26、王畿年少时豪放率性,日日在酒肆博场中,每天都涉足酒楼茶馆和赌场。王守仁很早就想结识他,可是始终没有适当的机会。

27、天理固然在心中,但如果一个意志力不坚定的人,生活在一个肮脏的环境里,天理就很难显现。

28、在经历龙场悟道之后,王阳明更坚定,心即理,心外无物。有一次一位学生指着一朵花问阳明:“你说天下无心外之物,那这朵花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有何相关?”王阳明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既来看此花,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

29、除非是死灰槁木、耳聋眼瞎之人,虽然听见、看见了。只要心不去跟随它也就行了。

30、大膨胀时代,富人财产大缩水,穷人受冲击最大,中产最焦虑!

31、陆澄问王阳明:"清静时,便觉得心境泰然,但一遇事便感觉不一样了,怎么办呢?"

32、要祛除声色货利的私欲,就要在静坐时把那些好色好名好利的祸根都搜寻出来,然后祛除。

33、佛教徒总说自己不执着于‘相’,其实这些都是执着于君臣、父子、夫妻的‘相’,所以他才逃避。

34、天道之数,至则反,盛则衰。炎炎之火,灭期近矣。

35、王阳明当年经常被质问,他的学说和佛家的禅宗有什么区别?王阳明用一句话就堵住了这些人的嘴:我尤其主张的是要去事上磨练,而不是像木鸡一样只是坐在那里想;道理都在我心中,积极的心态就能成就大事。

36、"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37、猝临盘错,盖非独以别利器,正以精吾格致之功耳。

38、释文:现在有些人在吃饭时,即使无事,他的心也经常忙乱而不安定,只因他这颗心忙惯了而收摄不住。

39、无事时,将好色、贪财、慕名等私欲统统搜寻出来,一定要将病根拔去,使它永不复发,才叫痛快。

40、王畿年少时豪放率性,日日在酒肆博场中,每天都涉足酒楼茶馆和赌场。王守仁很早就想结识他,可是始终没有适当的机会。

41、不去议论别人的是非,在要责备别人的时候,把它当作自己的一大私欲加以克制。

42、是有意于求宁静,是以愈不宁静耳;夫妄心则动也,照心非动也。

43、自三皇以降,先秦诸子,汉唐经学,宋明理学,所有大大小小的命题最终都在这三字上归宗。三字一出,洞见全体,既包含了本体又包含了功夫,任凭你考三王、叩天地、质鬼神、俟后圣,无有如此简易精一者,致良知之教也。

44、孟子认为,人人有良知良能,这个良知良能就像是我们的四肢一样,先天地存在我们的内心。在宋程朱理学之后,王阳明在陆九渊的“吾心即是宇宙,宇宙即是吾心”的理论影响下,王阳明在历经人间的无数的艰难险阻之后,在茫茫大荒的贵州龙场悟道,开创了他的心学理论。

45、猝临盘错,盖非独以别利器,正以精吾格致之功耳。

46、惟恐吾侪尚有一善成名之意,未肯专心致志于此耳。

47、我们心里的良知是应对万事万物的法宝,无须去外部寻求任何帮助。

48、 诚字有以工夫说者。诚是心之本体,求复其本位,便是思诚的工夫。

49、人必须要有为自己着想的心方才能克除想念私欲的心,能够克除想念私欲的心,才能成就自己。

50、做儿子的对于父母错误的言行无法指责时,最好的办法就是哭泣,怎么可以奉迎他的错误呢!

51、禅宗说了‘人人都有佛性’后就枯坐,什么都不管了。说了‘佛向心头做’后就真的在心头做,不去实践。而我说了‘在心上用功’后,必须去实践。

52、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工夫说闲话、管闲事。

53、只有在平时有克制的能力,在自己的良知上用全功,把自己锻造成一个泰山压顶色不变,麋鹿在眼前而目不转的人,才能不动心。

54、只要时刻拂拭自己的内心,让良知不要被人欲遮蔽,就都能成功。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除特别注明外均来源于网络整理,权益归原著者所有,本站仅作效果演示和欣赏之用;
若以上展示有冒犯或侵害到您,敬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谢谢!

uar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