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语录网 > 经典语录 >

精选胡适简介及他的成就(摘抄115句)

时间2023-11-15 08:47:52发布admin

胡适简介及他的成就

1、公允的说,对于胡适的历史评价,过去受制于政治方面的影响非常大,所以确实有很多不够公正合理的地方。胡适本人对于共产主义持负面态度,鼓吹杜威的实用主义,和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关系又非常密切,种种原因很难让当时政治意识非常强烈的社会环境下形成对他一个较为客观公正的评论。(胡适简介及他的成就)。

2、按照常理,江冬秀高攀了胡适,必然会低眉顺眼,保持对丈夫仰视的姿态。但她从不,她始终真实、不委屈自己地生活着。

3、1962年1月,胡适从泰达医院出院。2月24日,胡适在中央研究院的招待会上死于台湾省台北市南岗区心脏病发作。(胡适简介及他的成就)。

4、首先,胡适对中国近三百年来的学术研究作了总结。他把整理国故或国学研究纳入了他的“中国文艺复兴”的范畴之内,并发表了《说儒》,这不但是胡适治学的巅峰之作,也是1930年代中国近代文化史上成就的代表作。胡适将禅宗史研究的问题点,由西天二十八祖的传承问题,转为禅宗革命家本身的问题。他的论断承载了日后的许多成果与成就。

5、    文革时胡适在美国,有人买了了周汝昌写的《红楼梦新证》给胡适看并说:“你的学生在骂你。”胡适看了认为这本书写的很有功力,专门买了五本送人,并说周汝昌是他的好学生,至于骂他的话,他并不在意,他是主张思想和言论自由的,他也知道些个中原因,说真话惹祸,他微笑着写了评价。周汝昌晚年得知此事,很是感动,当年胡适肯借绝版孤本书给他,对他多么信任鼓励他把《红楼梦》研究下去,当时他请教红学大师俞平伯,俞平伯用尖酸的语言给他泼了冷水。自己在文革时迫于形势的压力,写了违心的话,是为了不立于危墙下。胡适没有丝毫不悦与责备,反而称赞他的扎实功底,人世间能遇上几个这样的人呢?胡适离开大陆把那本绝版孤本带在身边,可见对此书的珍爱。他对胡适感恩不尽写下七言诗:

6、  胡适问中研院代理院长,也是会议主席朱家骅:离开主席立场,你对郭沬若提名院士一事有何意见?当时会议主席的职责是主持会议程序,不能对实质性问题发表意见。这是美国一位军人历时几十年、经后人不断修订创立的《罗伯特议事规则》的一项原则,以防止因主席身份而专擅。胡适说的“离开主席立场”,即是对这一民主制度的尊重;要主席发表实质性意见,又是在特别情况下的特别举动。他认为,如果像郭沬若这样一个在“两周金文”、“殷商卜辞”等诸多学术领域取得举世公认成就的人,不能进入“院士候选人名单”,那么,中央研究院便脱离了纯粹学术机关的宗旨,它所产生的院士也羼进了杂质。

7、胡适与吴健雄就以属于后者,他们之间的情谊比爱情少,比友情多。

8、充和吓坏了,跑到教务处去说:“要怎么补呀?我怕补也补不成了,我加减乘除都不懂,宁可不上了!”教务处的人一听就乐了,笑着说:“取了就取了,还补什么补,胡适是给你打官腔呢!“

9、众所周知,胡适既不赞成三民主义,也不赞成共产主义;既不加入国民d,也不加入共产d。早在1927年6月27日致蔡元培的信中,胡适就明言:“我虽没有d派,却不能不分个是非。”

10、老蒋怀恨在心,此后日记多次谩骂胡适,宣泄腹诽心谤,但毕竟没有为难他。究其原因有三:

11、胡适在20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的“极左”时期的中国大陆是个受到官方批判的人物,尤其是“极左”的斯大林主义学者的攻击对象,其时的中国大陆的教材曾一度否定他的政治思想;50年代初,曾对胡适展开大规模的批判运动。“文革”结束后,近几十年来的研究都倾向于肯定他应有的历史地位;并且,胡适的《我的母亲》一文也被选入大陆全日制语文教育初中课本;在大陆的报刊杂志中,亦屡见有追念胡适先生精神的文章。

12、胡适“但开风气不为师”(龚自珍《己亥杂诗》第104首),为中国社会与思想界打开了门窗,吹进了新鲜空气,令昏昏欲睡者精神一振。他从政、干政的一个重要偏好和途径,就是办报办刊,发表时评政论,传播民主理念,传播自由主义。相对于学术研究的“正途”,他自谦这是“我的歧路”。

13、  不久周汝昌拜访胡适,初交之际,便冒昩地开口借四册十六回抄本《甲戌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要知道,1954年毛泽东派田家英到北大图书馆借阅善本《红楼梦》,被婉拒,而胡适此书是海内孤本,价值连城。没有想到的是,胡适从书橱中抽出来递给周汝昌,风轻云淡,涟漪不起。——时间在这里停顿;又忽然像有一阵春风扑面而来,使人沉醉,令人沉默,然后叫人沉思……

14、1959年兼任台湾长期科学发展委员会主席。

15、(此书)发现胡适论《红楼梦》的新材料甚多……较从前收录胡适有关《红楼梦》的论述最多的《胡适红楼梦研究论述全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出版)一书又多出50余件。这对于胡适研究和《红楼梦》研究无疑是一种新贡献。

16、胡适在高校执教,学生中有名的包括牟宗罗尔纲、顾颉刚、俞平伯、傅斯年等。此外,胡适还注意帮助同侪、提携后进。林语堂在其留学期间,清政府取消对留学生资助,林语堂靠着胡适的资助继续在国外读书。

17、  这个时期,对胡适的批判比较有代表性的,一是毛泽东在中共中央贺淮海战役胜利电文中说:“现在南京城内尚有头等战犯……及其他罪大恶极的帮凶们,例如胡适、郑介民、叶秀峰等人,企图继续作恶。”二是稍后由“两个小人物”引发,以周扬、郭沫若为首的文化界手持上方宝剑,借批判红楼梦研究,在学术领域大张旗鼓清算“胡适派资产阶级唯心论的思想”,出版批胡文章8本,达三百万字之巨。三是1950年及其后再版的《新名词词典》等工具书,将胡适定性为“头等战犯之伪自由主义的无耻文人”,以及“美国走狗,蒋匪奴才”,彻底地进行妖魔化。1956年2月,毛泽东在接见政协的知识分子代表时说过一段话,算是对胡适批判的盖棺定论:“胡适这个人也真顽固,我们托人带信给他,劝他回来,也不知他到底贪恋什么?批判嘛,总没有什么好话。说实话,新文化运动他是有功劳的,不能一笔抹杀,应当实事求是。到了二十一世纪,那时候,替他恢复名誉吧。”

18、胡适长期未从政,但在当时的中国政治舞台举足轻重,实际上是“第三势力”的领袖。他自我定位于“国家诤臣”、“政府诤友”,乐此不疲。1936年1月26日,还引用南宋杨万里《宿灵鹫禅寺》诗句“流到前溪无一语,在山作得许多声”,寄语已在政府中担任要职的翁文灏、蒋廷黻、吴景超等朋友,做“面折廷争的诤友诤臣,努力做educatethechief(教育领袖)的事业,锲而不舍,终有效果。”

19、后来,杨回忆——哪知给适之急坏了,给到处领馆通知招待我们,并告诉他详细情形,他不知公路多数是穿大城而过的,并且我们向来恐打扰和麻烦,从不一路拜望人的,所以给他急了好多天。等到我去了第三封信时,他才觉得安慰一点。以后适之见了我,就大骂我只顾好玩,不顾危险,让元任开这么长的汽车。我只好笑笑,因为这么深切的友谊,我不好意思骂还他不懂。

20、胡适的贡献是“创造了近代中国的舆论”,他对舆论空间的探索也是他政治理想的实践。他充分倡导言论自由、思想自由和新闻自由,以赢得人民批评执政d和政府的合法权利。

21、是独立思想,不肯把别人的耳朵当耳朵,不肯把别人的眼睛当眼睛,不肯把别人的脑力当自己的脑力。

22、傅斯年,绰号“傅大炮”,有才有德,只是直率的性格,一般人吃不消,是一位敢在蒋公面前,翘着二郎腿,吞云吐雾的人物。可是也有例外,胡适的学生罗尔纲,曾在胡适家中做学生,回忆——

23、1926年,胡适和他的师父郭秉文等人在美国发起成立华美协进社。游历英国、法国、美国、日本诸国。

24、  1947年,中央研究院召开第二届评议会第四次会议,选举产生第一届院士候选人名单。围绕郭沬若能否入选,胡适挑起了一次不小的争议。胡适很清楚,有些人因政治立场对郭沬若很有意见,如果不进行公开讨论,郭沬若很可能不能进入院士候选人名单。

25、1929年4月20日,国民政府发布一道保障人权的命令。含标点符号才短短101字,胡适敏锐地发现其中三处“硬伤”,随即在《新月》杂志二卷二号上发表《人权与约法》,一一驳斥。嘲讽这是“一纸模糊命令”,抨击“今日我们最感觉痛苦的是种种政府机关或假借政府与d部的机关侵害人民的身体、自由及财产”,呼吁用约法“来规定政府的权限”。

26、网上看过一个帖子,说民国最美的才女不是林徽因,也不是陆小曼,而是有“东方居里夫人”之称的吴健雄。

27、胡适哲学思想不在于胡适提出的学术观点的本身,而是在于他在思想史上的开创性及其深远的影响。使中国传统哲学真正步入现代化进程的第一人,就是胡适。

28、胡适哲学思想不在于胡适提出的学术观点的本身,而是在于他在思想史上的开创性及其深远的影响。使中国传统哲学真正步入现代化进程的第一人,就是胡适。

29、这样一个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令女孩子都神魂颠倒的美女,美却不自知。亦舒说,真正的美女是不自知的,她指的是年轻时的林青霞。的确,林青霞曾是我的偶像,在电影《窗外》里,她双手托腮,如一朵洁白的莲花绽开,又像个仙子飘落凡尘。美而不自知,才是美的至高境界。一个女孩子能美成吴健雄这样,她自己却又完全不知,面对众多的倾慕者,没有纵身于一场恋爱当中,只在大学校园安静地做一枚学霸,饥渴地汲取更多的知识。

30、“世界任何的思想学说,凡是不允许人家怀疑的、批评的,我都要打倒。”

31、作为系主任,我要向校长请示汇报工作。他主编报纸上的一个学术副刊,我又是撰稿者,所以免不了也常谈学术问题。最难能可贵的是,他待人亲切和蔼,见什么人都是笑容满面,对教授是这样,对职员是这样,对学生是这样,对工友也是这样。从来没见过他摆当时颇为流行的名人架子,教授架子。此外,在教授会上,在北大文科研究所的导师会上,在北京图书馆的评议会上,我们也时常有见面的机会。我作为一个年轻的后辈,在他面前,决没有什么局促之感,经常如坐春风中。

32、   后来毛彦文到了台湾,胡适看她孤身一人,大半生漂泊,经济窘困,渐渐年龄大了,身心亦受到病和痛的折磨,鼓励她写传记,悯其无儿无女,让作品得以留下“雪泥鸿爪”,延续她的精神生命。越是孤独,越是要给心灵一个安放的地方。毛彦文心想早已改朝换代,自己已被人们遗忘,很少有人问津,谁还会关注她的人生,在意她的悲欢。便凄然地说:”谁会看呢?”胡适信心十足激励她说:"我看。“在胡适的支持鼓励下,将这一生的主要过往人情,单篇发表,记录了那个时代的烟云和际遇。

33、她深知丈夫的价值,了解他的兴趣爱好,并予以支持来体现对他的爱。

34、从官方层面上来看,对胡适的评价有所提高,但绝对没有将其提升到和鲁迅等人同一地位。官方目前对于胡适的评价是褒贬皆有,以贬为主。既承认他在学术和教学领域的贡献,同时又对他的一些社会活动和思想理念进行批判。

35、此次修订,编者广搜论红文献的原始手稿本和不同排印本,并加以严密校勘,参考互证,目的是厘定出最接近原稿的权威本子。读《胡适论红楼梦》,可知道我们早前普遍知道的一些关于胡适论红的说法,有明显的讹谬和缺漏。例如,1961年2月24日胡适答赵聪函,《胡适之先生年谱长编初稿》以及以此为底本的坊间各版本有这样的内容:

36、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氛围下教育出来的江冬秀,思想守旧,平庸又平凡。并且江冬秀长相一般,没有打动胡适的容貌,甚至还有一双令“新青年”们痛恨厌恶的小脚。

37、是个人对于自己思想信仰的结果要负完全责任,不怕权威,不怕监禁杀身,只认得真理,不认得个人的利害”。在胡适看来,中国被传统政治文化统治了二千多年,个人被彻底扼杀,造成了中国的僵死和落后。

38、胡适天资聪颖,又专心于学业,接受新思想的熏陶,逐渐成为一位学识过人的进步青年。江冬秀虽然出生于大家,但并没有读过书,她在家乡,整日学习女工、刺绣,大字不识几个,更别说像其他才女一样,和胡适吟诗作对,谈古论今。

39、罗隆基、梁实秋、王造时这“三个火枪手”,均为出身清华、留学美国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紧随胡适的基调和步伐,写了一系列时评,并肩掀起人权论战的高潮。1930年2月,国民d中央宣传部密令“设法没收焚毁”《新月》,还组织大批反驳胡适及其战友们的文章,在《民国日报》、《光报》、《时事新报》等报刊发表。胡适被迫离开上海,罗隆基因此入狱。

40、胡适生病,她关怀地写道:“我今天听他说你今天不狠(很)好,我心里好比刀割一样……”胡适很喜欢江冬秀的信,一直催她多写。

41、“二十世纪影响力最大也最长久的学者和思想家”,是余英时对他的评价。

42、之后的十几年,直到江冬秀嫁给胡适,他们都没有再见面。

43、数年后,聂华苓撰文——政治在我眼中,一场又一场的戏。我关怀实际政治,而不喜参与。我感兴趣的是政治舞台上的人物。就凭胡适那个人物,就堪人回味。

44、的确,曾有人评价,胡适,无论身在哪里,似乎都能“适当为之”。

45、  但是我们似乎没有听到反响的声音,“甚至连1955年共产d人以审慎的透彻和广泛发动知识分子的智慧进行的那些否定他生平和著作的细心周到的运动”([美]格里德),也未涉及。那一定是善良敦厚的王重民先生的好意,未将它及时公布。现在则时过境迁,人们已从淡定的时光里获取了超然……

46、江冬秀早知道丈夫的魅力很大,也早就知道自己的婚姻不会平平坦坦,但在得知他们同居的消息时,还是十分的愤怒。

47、  (倒是郭沬若当选后,未能接受这一中国学术的最高荣誉,令胡适们遗憾了。)

48、“劫”画之人为什么至今不发表画上诸名人题咏呢?因为这些题咏足以证实画上的人不姓曹,不是《红楼梦》的作者。发表了原有的题咏,这画象就没有引人注意的资格了。(本修订本底本,台北胡适纪念馆藏档,档号:HS-NK01-068-00)

49、美女学霸从来都文理兼优,吴健雄不是天生的理工女,而是她的天分决定了她做什么都可以很优秀,历史可以学得那么出众,得到名师们的一致满分,物理可以学得那么牛叉,竟然冲出亚洲,走向了世界。

50、第二是要造成自由独立的人格,像易卜生的《国民公敌》戏剧里的斯铎曼医生那样‘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

51、自由被伤害,首先来自政府,这是启蒙思想的价值观。美国启蒙思想家托马斯·潘恩在《常识》这本“美国独立革命的教科书”中,直言不讳“在最好的情况下,政府也不过是一种必要的恶;在最糟的情况下,它就会是一种难以忍受的恶。”

52、首先,胡适对中国近三百年来的学术研究作了总结。他把整理国故或国学研究纳入了他的“中国文艺复兴”的范畴之内,并发表了《说儒》,这不但是胡适治学的巅峰之作,也是1930年代中国近代文化史上成就的代表作。

53、可是,另外有些热心的社会改革者,觉得这些办法仍不能教化没有受过任何教育的群众,乃提倡国语和其他方言的拉丁化。汉字的简化也是他们的计划之一。这些社会改革者里面较知名的是王照和劳乃宣二人。他们看到基督教传教士把中国各地方言用罗马字拼了出来,居然能以此到民间各地区传教,觉得这个方法值得仿效。

54、语惊全场。接着指正:“刚才总统对我个人的看法不免有点错误,至少,总统夸奖我的话是错误的。我被共产d清算,并不是清算个人的所谓道德。”反驳老蒋误会他“打倒孔家店”的意思,他的打倒,“是打倒孔家店的权威性、神秘性,世界任何的思想学说,凡是不允许人家怀疑的、批评的,我都要打倒。”对于“中央研究院”未来的工作重点,因坚持学术独立,不愿为政治服务,也唱反调:“我们所做的工作还是在学术上,我们要提倡学术。”

55、1948年4月,老蒋实施所谓的“宪政”,想做有实权的行政院长,让王世杰再三鼓动胡适,做行宪后第一任虚职总统,胡适勉强答应,但在国民d中央执行委员会临时全会上被否决(据罗家伦日记,只有他、吴稚晖两人发言赞成蒋不做总统),忽悠了胡适一把。1954年2月,败逃台湾的老蒋又提议让胡适竞选“总统”,不断派人游说,胡适不断谢绝。

56、胡适海外归来,聘为北大教授。当时他的课堂,听众如云,傅斯年的好友顾颉刚听后,对傅说:“胡博士真有学问,你去听听吧。”

57、虽有惶恐焦虑,但江冬秀从不显露在脸上,永远一副现世安稳的模样,并积极向胡适靠拢。在胡适的引导下,江冬秀开始学习识字写信,而且不断进步。

58、看“庚辰本”的残缺状况,——已写到八十回了,而尚缺六十回与六十七回;十九三回显然是后来补写的(此三回也是甲戌本没有的),故没有分开,也没有回目;二十二回未写完(此回也是甲戌本没有的),“此回未成而芹逝矣”。此皆可证甲戌年成稿止有此十六回。(本修订本底本,台北胡适纪念馆藏档,档号:HS-NK01-051-00)

59、季羡林在《站在胡适之先生墓前》回忆,有一天他到北大校长办公室见胡适,一个学生走进来对胡适说:昨夜延安广播电台曾对他专线广播,希望他不要走,北平解放后,将任命他为北大校长兼北京图书馆的馆长。胡适听了以后,含笑对那个学生说:“人家信任我吗?”神态和蔼,颇显风度,于细节中见涵养。

60、1952年返台,1957年始任中央研究院长。1962年在台北病逝。

61、  1947年秋,燕京大学学生周汝昌在本校图书馆意外索到曹雪芹的好友敦敏的《懋斋诗钞》一书,其中有六首诗涉及曹雪芹,对考证曹雪芹的身世具有重大价值;这是胡适久觅不到的珍本。周汝昌撰文发表后,引起学术界的关注,胡适更是兴奋,立即致信周汝昌大加赞赏。

62、胡适的自由主义,不仅仅在于人要争取自己的人身自由,言论自由,法律上的平等,胡适或许更看重容忍对于社会自由的重要性。真正自由的社会是有包容性的社会,这个社会可以让不同政见不同观点的人生活在一起,这个社会可以让不同d派的人来担任重要的职务,这个社会允许有不同的声音,不同的政治理想,这个社会也允许你是无神论者,当然也允许你有宗教信仰。这个社会处处是自由的人,正因为他们彼此之间的相互容忍。

63、宋广波先生前后历时二十余年,精心搜集、整理、校勘、注释胡适论红文献,结集为《胡适论红楼梦》一书。其搜集资料之全,校勘之精,深为《红楼梦》研究学界所看重!

64、  学术研究,搜寻资料是基础性工作,从某种意义上带有根本意义。傅斯年甚至说,学术研究就是“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材料”。胡适曾说:“我写书的材料像一颗颗珠子一样,已经选好,只待拿线穿起,就可以做好。”这些珍贵的“珠子”,是胡适青灯黄卷、穷搜苦索、剔罗爬抉的心血凝成的。但胡适并不“自私”,常常慷慨送人。记忆中的材料,更是毫不保留地相告。“人之有善,若自有之”,胡适当之无愧。

65、胡适是上个世纪中国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和学者之一。他的影响,虽然也有消极的负面的成分,但其主要方面是积极的、进步的。这是因为他毕生着力提倡的是民主、自由思想和理性主义。

66、再看知识分子小团体舆论。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之后,和左派知识分子的关系一直很紧张,因此曾经发表过不少对于国共两d的政治见解。这些政治见解虽然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但是有些内容迎合了目前部分知识分子内心的主张,所以他们将其视为自己在思想文化领域上的先行者。在这样类型的知识分子小团体当中,胡适的地位自然也非常高。

67、1928年,创办《新月》月刊,并任中国公学校长。

68、“自由主义”的种子通过胡适的引进,嫁接到中国的土壤中,浇水催肥、生根发芽、茁壮成长。1920年8月1日,《晨报》发表胡适起草、蒋梦麟等7位知识分子联署的《争自由的宣言》,篇首即说,“没有肯为自由而战的人民,绝不会有真正的自由出现。这几年军阀政d胆敢这样横行,便是国民缺乏自由思想自由评判的真精神的表现。”诚哉斯言!只知迁就屈从、只知空谈无自由的顺民,难免会为自己的麻木、软弱寻找借口。

69、  ——这就是胡适。他举起了箭垛,不怕人们的攻击。他不会鲁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或者说,是他习惯性的思维、眼光、情怀和胸襟凝聚起来的勇敢,使他超越了国界,尤其罔顾了对敌国的仇恨。

70、当时所知不多,只知胡适来自海的那一边。隐约知道,上世纪大陆轰轰烈烈的各项运动,他曾成为靶子。据说,1957前后,大陆曾派人对在美国的胡适,表达这样的意思:我们尊重胡先生的人格,我们所反对的不过是胡适的思想。胡适当即回答:没有胡适的思想就没有胡适。

71、1922年5月14日,《努力》周报第2期刊发胡适起草的《我们的政治主张》,蔡元培、陶行知、李大钊等16人签名,这是胡适及其朋友们的政治纲领。文章认为,“中国所以败坏到这步田地,‘好人自命清高’确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主张将“好政府”作为“改革中国政治的最低限度的要求”,提出界定“好政府”的标准是“三要求、三充分”,即:基本要求是“宪政的政府”、“公开的政府”和“有计划的政治”,能够“充分运用政治的机关为社会全体谋充分的福利;充分容纳个人的自由,爱护个性的发展。”

72、从此,胡适与傅斯年,就建立起亦师亦友的特殊关系,直至终生。

73、“伟大领袖”曾称赞“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其实胡适的骨头硬度不比鲁迅差,公开批评政府、执政d及其首要的“辣度”有过之而无不及。如果说鲁迅的杂文是匕首、标枪,那么胡适的时评就是冲锋枪、手榴弹。胡适的麻辣时评,总体而言比鲁迅的晦涩杂文更具思想、更有质量、更为锐利、更易传播、更受欢迎。与鲁迅对国民劣根性的犀利批判迥异,胡适对积重难返社会的温和改良,同样闪烁着人性的温暖和光辉。

74、胡适强调做学问是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他本人主张“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这句话注重的后半句,不管是研究科学,研究国学,研究治国之道,需要的是更多的耐心,和更多的谨慎。

75、胡适任职驻美大使时,江冬秀屡次写信劝谏他专心教学,远离官场。她了解胡适的脾性,知道他性格老实厚道不圆滑,不适合官场。

76、无疑,《胡适论红楼梦》是迄今最权威的胡适论红文献集,是研究“新红学”必备的参考书。胡适研究权威耿云志教授说:

77、  显然,这次修改与1999年版《辞海》关于“胡适”的释义还有不小的差距,该修订版中将前两版列举的主观臆断文字大抵删去,较为客观地介绍了胡适的生平,并肯定其“为当时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物”,“倡导‘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研究方法,影响颇大”,“发起人权运动,反对国民d实行独裁与文化专制主义,倡导自由主义”等。这次修订,基本还原了胡适作为新文化运动领导者之学术宗师、自由主义者身份,与过去的“买办资产阶级文人,国民d反动派和美帝国主义的忠实走狗、中国人民的死敌”(引自《鲁迅书信选》第11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73年9月)大相径庭了。

78、正是以胡适这些"沟通新旧两个艺术时代桥梁"的前"五四"白话诗为标志,中国诗歌结束了其几千年来在古典形态里的发展变化,初步确立了中国诗歌新的艺术形态,转换了中国诗歌古典与现代的题型,开始了一个伟大的"新诗纪元"。

79、三十年代,胡适独具慧眼,提拔、任命、帮助梁实秋完成了日后号称梁实秋对文坛的三大功绩之一的翻译莎士比亚全集。陈之藩与胡适为忘年之交,赴美留学得到胡适赞助。致胡适信件收入《大学时代给胡适的信》。季羡林虽不是胡适的学生,但归国初期也受到胡适提拔。

80、“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讲堂录》)等等,都是中国“士”传承千年的道统、难以割舍的情结,胡适也不例外。

81、在“新红学”100周年之际,重新梳理胡适论《红楼梦》的文字,是十分必要也是极为有意义的事。但胡适的论红文献,散见于各种报章、日记和信函中,想全面了解胡适的红学,殊为不易。

82、胡适收集了大陆批评他的文章。有问:“这几百万字的巨著里,难道就没有一点学问和真理?!”

83、  更令周汝昌感慨的是,书借出后,胡适竟然“始终未再询问过一字(如索还、提及……)”。直到1949年,时局玄黄,周汝昌才将“拱璧”归还。之前,胡适还主动托人把他珍藏的《戚蓼生序石头记》以及敦诚的《四松堂集》珍本带给周汝昌,供他研究《红楼梦》使用。

84、  令人特别注意的是,抗战胜利后,对日本战时建立的文化机关,日本“莫利逊文库”(东洋文库)提出了善后意见。1945年9月27日,胡适给王重民信中说:

85、那是1923年,彼时她正在就读于苏州第二女子师范。女校长很有见识,经常邀请知名学者来校演讲。其中就有胡适先生。其实,早在胡博士来校演讲之前,吴健雄已在《新青年》等杂志上拜读过胡适的文章,对他十万分仰慕,是他的小迷妹一个。由于吴健雄在学校作文写得好,校长便安排她写胡博士的演讲记录。那次胡适演讲的题目是《摩登的妇女》,是讲妇女思想解放的。胡博士的俊朗笑容、翩翩风度、深刻见解,都令少女时代的吴健雄激动不已、彻夜难眠,立即从普通粉丝升级为死忠粉,次日又追到东吴大学再次聆听他的演讲。吴健雄就跟现在许多追星族们一样,亲眼见到偶像后,兴奋的心境很难平复,思来想去,她想让自己也成为偶像那样优秀的人。

86、胡适认为,法律应该对任何人都有约束的。需要依法而治,就需要法律的普遍性。

87、胡适认为“真的个人主义就是个性主义(Individuality),他的特性有两种:

88、在《新文化运动与国民d》中,胡适“从新文化运动的立场”宣告:国民d中央宣传部长叶楚伧“是一个反动分子,他所代表的思想是反动的思想”。

89、(小文 注:很多年以后,吴健雄设计完成了“宇称不守恒定律”的实验,完美支持证明了这条定律(之后杨振宁、李政道因提出此理论而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当人们为实验物理学界出现了这样一位杰出的华裔女性而感到意外时,吴终于道出了个中奥秘:“要有勇气去怀疑已成立的学说,进而去求证。就是胡院长说的‘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两句话。”)

90、婚后的吴健雄生活得很幸福,她在寄给朋友的信中,有一段是这样描述他们的爱情:“在三个月共同生活中,我对他(袁家骝)了解得更为透彻。他在沉重工作中显现的奉献和爱,赢得我的尊敬和仰慕。我们狂热地相爱着。”

91、  这是一个涉及敌产的敏感话题,特别是用庚款在日本建立的文化机关,胡适提出“似宜鼓励日本继续维持”,最遭时忌。

92、充和有一个笔记本称作《曲人鸿爪》,是曲人的留痕,上有留言文字和书画小品。胡适翻到这个小本,也要提笔留言,充和笑他——哎,慢着,你也不会曲,这可叫曲人鸿爪哪!

93、其西方普世价值。胡适是中西文化菁华熏陶出来的结晶,大思想家罗素就对其格外器重。1923年,罗素在美国《Nation》杂志上,为胡适的博士论文《先秦名学史》写了篇热情洋溢的评论,称赞才过而立之年的胡适“对西方哲学的精熟好像是一个欧洲人,英文写作之佳则和多数美国的教授没有分别。”

94、江冬秀有其泼辣、彪悍的一面,亦有着温柔体贴的一面,她对胡适的照顾可谓细致入微,在生活中,胡适越来越离不开江冬秀。

95、面对着这种极端的言论,胡适当时一定很感尴尬了。在复钱玄同的信中,他指出了钱氏的建议是行不通的,劝钱氏把精力用到较为实际的问题上去。但胡适当时的声望,仍不足以阻止他们继续对这问题的讨论。甚至他的得意门生傅斯年(当时编《新潮》)也写文章赞同钱氏的见解:“而且中国文字尤其有缺点的地方,就是野蛮根性太深了。造字的时候,原是极野蛮的时代,造出的文字,岂有不野蛮之理?一直保持到现代社会里,难道不自惭形秽吗?”听他这样说来,好像中文是世上唯一的“野蛮时代”的文字。

96、“自由主义的基础在个人主义”。胡适强调自由思想的核心是个人主义,并以易卜生的个人主义作为经典话语,鼓吹个性解放。

97、陈独秀是当时《新青年》的编辑,北京大学文科学长,同时也是个“老革命家”。他对科学和民主非常热衷,亟亟于要打倒“孔家店”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基础,因此他对胡适的文章,非常欣赏。在他看来,要斗垮这个式微的传统,语言和文学的改革是非推动不可的。紧接着《文学改良刍议》发表后的下一期,他就在《新青年》上写了一篇《文学革命论》给胡适捧场,内容泼辣,文字浮夸异常。陈独秀这篇文章,以文学知识和立论态度来讲,真可谓集无知与不负责任之大成,其精神上和胡适那篇劝人不要用陈腔滥调、不要作无病呻吟的文章可谓背道而驰。在这篇社论中,陈独秀堂而皇之地说要“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以代替“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以代替“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以代替“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列举了这三大主义以后,陈独秀就把整个中国文学传统,作一个简短的、流水账式的交代,说中国文学一向是操纵在迂腐而晦涩的贵族文学家、古典文学家和山林文学家的手里。不消说,这种看法是太过于武断了。陈文的最后一段,以此质问中国的作家:“吾国文学界豪杰之士,有自负为中国之虞哥(即雨果,译注)、左喇(即左拉)、桂特(即歌德)、郝卜特曼(即霍普特曼)、狄铿士(即狄更斯)、王尔德者乎?”在提倡国民文学、写实文学和社会文学的当儿,竟把王尔德拉了进去奉为经典,岂不滑稽?

98、1941年7月,胡适以《民主与极权的冲突》为题,在美国密歇根大学演讲,列举极权主义的二十个重要特征,批评极权主义“根本不容许差异的存在或个人的自由发展”,认为“民主主义的生活方式,根本上是个人主义的。”归纳民主与极权在价值观上的基本分歧在于,“第这种急进革命的方法,与渐进改善的方法之冲突;第这种企图强迫划与重视自由发展的冲突。”

99、1942年5月的一天,正好是吴健雄阳历30岁生日的前一天,她和袁家骝结婚了,婚礼简单而隆重。30岁就是放在今天也是剩女一枚了,可是一个执着于事业的女子,一个有魅力的女人,只要你足够美好,什么时候不存在剩与不剩的问题。

100、胡适对这位得意门生自然十分照顾,而吴健雄对她的恩师,除了敬仰,应该有着超乎师生之外的爱慕之情,是类似于少女成长过程中情窦初开时的朦胧情感,这种微妙的感觉一直伴随着她。

101、  1953年3月12日,胡适给杨联升信中,谈到日本学者反对孤本复制,这样就不“孤”了。以孤本自持,不利于学术研究,胡适认为学术是“公器”,所以他并不赞成。

102、1962年1月,胡适从台大医院出院。2月24日在中央研究院开酒会时心脏病猝发病逝于台湾省台北市南港区,胡适去世获得哀荣。 3月1日蒋介石前往祭吊,并亲书挽联一副:适之先生千古,新文化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新思想的师表。 然后蒋在胡适去世当天的日记中写道,闻胡适心脏病暴卒,对革命事业确实去除了一个障碍。

103、胡适本人十分随和,他曾经坦然的说过,自己在学问这方面一点都不出奇,与其让他增进学问不如说他就是靠着抱大腿火起来的。这一段言论在社会上流传了许久,在众人眼中,仿佛他就犹如自己说的那样就是靠着抱大腿走到了今天这一步,实则并不然。胡适的适应能力极强,他的脑力也是一点就通的领地,否则很难出名。

104、中国近现代哲学史上,自胡适开创之后,又有一批哲学家如熊十力、梁漱溟、冯友兰、金岳霖和冯契等人不断的在哲学思想上的精进,这不仅彰显了中国哲学的现代化征程,而且显示了胡适在中国传统哲学现代的转换中所作的开创之功。

105、从早年编辑《新青年》,接办《每周评论》,创办《努力周报》、《现代评论》、《新月》、《独立评论》等,一直到晚年的《自由中国》,胡适作为多个政论报刊的策划者、发行人、主编、主笔,一直是中国公共舆论的核心人物,也是普世价值的虔诚守护者和传播者。他创造了公共舆论,设置了时代议题。

106、其胡适开《红楼梦》“探佚学”之先河。胡适认为,《红楼梦》的后四十回和前八十回不是同一作者。他根据程高本的叙,断定后四十回乃高鹗所补。既然后四十回的著作权不属于曹雪芹,就吸引了一大批红学家们探讨曹雪芹拟创作的后四十回的原意,于是就产生了所谓“探佚学”。

107、在这些公开的信札里面,偶有一些柔情似水的话语,使得吴健雄与胡适的情谊,平添了一些浪漫的色彩,人们也乐意看到两个才情出众、颜值颇高的男女之间发生点什么。依稀记得小时候,有个根据作家张杨同名长篇小说改编的电影,讲述一位著名女科学家和一位知名学者之间的故事,书中的女主男主,据说就是借吴健雄和胡适二人作的影子。

108、在思想信仰上独立思想,独立评判,不迷信权威,不崇拜教条,不固执成见,用“存疑”的眼光“重估一切价值”,同时要敢于负责任。胡适特别说明:这“就是我们当时提倡的‘健全的个人主义’。

109、1960年9月5日,《联合报》头条新闻:雷震涉嫌叛乱。随后,雷震、傅正先生等四人被捕。

110、当年,汉思来北大教书,就是胡适介绍的。由此,汉思与充和在北平相识,相知,相恋,成就一段异国情缘。而充和的三姐兆和,当年在中国公学读书,令老师沈从文动心。沈抱得美人归,胡适也是助力的。

111、  这是一个流传颇广的故事,令周汝昌终生感动。他与四哥周祜昌毕生研究红学,呕心沥血,取得辉煌成就,显然与胡适的支持和鼓励分不开的。周汝昌曾作诗抒怀,其中一首是:

112、新华社1949年1月26日陕北电讯,借“学生和教授们”之口,“认为(战争罪犯)名单中必须包含重要的战争鼓动者胡适、于斌和叶青。”既是公开警告胡适已够“战犯”之格,又不作官方明确表态,为统战留下回旋余地。但在此前一周的1月20日,毛泽东修改定稿致华野、中野的内部电文《热烈祝贺淮海战役胜利结束》,明令“不论和战,战争罪犯是必须拘捕的”,而且列出“头等战争罪犯蒋介石、李宗仁”等22人,“及其他罪大恶极的帮凶们,例如胡适、郑介民、叶秀峰等人”。政治手腕,老辣之极。

113、我建议我们推崇这些名著的方式,就是对它们做一种合乎科学方法的批判与研究,〔也就是寓推崇于研究之中。〕我们要对这些名著作严格的版本校勘,和批判性的历史探讨――也就是搜寻它们不同的版本,以便于校订出最好的本子来。如果可能的话,我们更要找出这些名著作者的历史背景和传记资料来。这种工作是给予这些小说名著现代学术荣誉的方式;认定他们也是一项学术研究的主题,与传统的经学、史学平起平坐。

114、1961年2月,胡适出席了台湾大学校长钱思亮主持的宴会。当他到达时,他感到不舒服。他被送到医院,脉搏跳了135下,痰里有血。医生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医院住院2个月,然后回家自理,但身体已逐渐虚弱。11月病情恶化,到台湾大学医学院休养。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除特别注明外均来源于网络整理,权益归原著者所有,本站仅作效果演示和欣赏之用;
若以上展示有冒犯或侵害到您,敬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谢谢!

uar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