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语录网 > 经典语录 >

精选成人想学国学从哪里入手(摘抄77句)

时间2023-10-12 09:32:11发布admin

成人想学国学从哪里入手

1、传统经典的经世致用并不是直接的可用,而是通过养成人格性情,自然能在具体生活和工作中发用。多少成年人读经典?我举例吧:我们同济复兴古典书院初次招生名额30人(针对社会学员),有600人报名。当然,没有机构能代替

2、严:对于新成立的书院而言,经费的确是一个很重要的制约因素。我们目前正在推广的“樊登书店”可以说是书院的一个学田项目。这些知识付费平台有强大的内容生产团队,一年365天,每周一本书,由专业老师解读。让忙碌的现代人充分利用碎片时间“听书”,听完之后有选择性地进行纸质阅读和深度学习。

3、     我辈手中皆有笔,独有罗君舞翩跹。(成人想学国学从哪里入手)。

4、   益者三友:正直、诚实、多闻;损者三友:行为不轨、阿谀奉承、花言巧语。

5、大家好,我是今天《丝路大讲堂》的主讲人雷恩海,我要讲的题目是《21世纪我们该如何面对国学》。事实上在这些年的国学热中我们就看到了很多学国学的状态,有小孩穿着汉服的,或者带着那种帽子的,甚至有成年人穿着一种不中、不西、不唐、不汉的服饰,而后表现出自己是一个国学学者的派头。那么像这样的状态呈现出的是否是国学。在学校,在各种国学培训班里面,让孩子们诵读《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像这样的内容是否就是国学的内容,是需要我们要去认真思考的。

6、   畏天命。居家做作业的16岁初中学生祸从天降,谁又能想到呢?日行一善,心怀善意,能够给自己带来幸运;畏大人。在大人面前战战兢兢,忐忑不安。虚心听取大人的建议和意见。忠言逆耳利于行。关键什么样的人堪称大人?你心中的大人有是谁呢?你自己能担负“大人”这一使命吗?畏圣人之言。最直接的是读经典,读《论语》。圣人之言要反复咀嚼,化为自己的血肉和筋骨。想起圣人之言,想起这一篇的“五个三”,对照自己的真实状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说正语,行正事,走正道,做正人君子。

7、王财贵(季谦):   徐老师的担忧,表示他的性情之醇厚慈悲和对文化的深度关切,令人敬佩。

8、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应当说不知道,不弄虚作假,这才是明智的行为。

9、   写文章就是写自己。孙万寿老师读了文章以后写了一首比我文章更精彩的小诗,是对我写作、对修改、对我锤炼文字、打磨思想的最大勉励,摘录分享:

10、学习经典、学习文化,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开启智慧。但是学习经典、开启智慧不能为了学文化而学文化,为了开启智慧而开启智慧,开启智慧不是掀锅盖,把锅盖拿开智慧就开了,智慧是要在生活里、困惑里慢慢体悟、慢慢升发出来的。

11、另外的背景是中小学教材国学类内容考察的比例大幅度增加,公务员招考中也开始考察国学类的内容。

12、所以说,书法并不是单纯的写字,字的构件之间、字与字之间,就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书法其实就是东方哲学、就是“道”,里面有伦常关系。

13、(题记)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受国学熏染的孩子是那样的睿智可爱。今年6岁的小才女李尚容,来自天津。刚上小学就通读四书五经,可谓博学多才、通晓古今。一上场她那出口成章的气势,就把两位主持人都震慑住了。更妙的是她能古文,善歌词,还会作诗。现场考验她对古诗词的背诵与理解,简直是对答如流,完美不可挑剔。

14、   “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回答仲弓);

15、从孩子感兴趣的地方入手,诗词也好、文学也罢,学点蒙学的东西,给孩子启蒙,打下底子。

16、蒙学也可以读一读,但不必太在意。“弟子规派”就搞坏了。方式和时间因人而异,要因材施教。所以,你必须认真观察孩子,跟他一起玩,发现的、了解他、引导他。“老实大量纯读经”所谓“13岁之前只能背不能讲,13岁之后解经”之说毫无根据,害人不浅。

17、问题孩子。所谓的问题孩子,大部分是处于叛逆期,和父母强烈的对抗,打架斗殴、甚至是吸毒贩毒、飙车、网瘾等等。这也是前几年很多所谓网瘾学校,有一些网瘾学校也把自己打造成了国学学校,想利用国学来解决问题孩子的种种问题。但是,宁愿大把花钱把孩子送去这类学校的父母考虑没考虑过,为什么孩子会变成这样?昔有孟母三迁,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我们都能认同。但是,孩子出问题的原因,可以说基本上病根都在父母身上。这类情况基本是父母各自忙于自己的生意,疏于对孩子的陪伴和教育。不跟孩子交流,以为给孩子钱,让他想买自己买的任何东西,花大价钱让孩子去读各种补习班。借口是自己没时间,没文化,口头禅是:我辛辛苦苦在外边给你挣钱,却养出你这么个不孝子。其实这类父母是自己放弃了作为父母应负的责任,又把问题都推给了孩子和社会。束手无策时把这些问题孩子送进这类的机构。他们认定孩子的问题的根源是不懂得感恩、不懂得孝顺。很多机构也争相迎合,反复不停的讲《弟子规》、《孝经》。但是,到现在为止,在这类机构里,我基本没见过能把这两部经典讲明白的。《弟子规》是一部把各种各样的优点集于一体的状态,一个孩子能具备其中几条就会是非常优秀的孩子了,而不是要把每一条都强加到孩子身上。很多人讲《孝经》讲的其实都是愚忠愚孝,当然如果这些机构是想通过这种方式解决孩子的问题,会有他的效果。但这并不是《孝经》的本意,把《孝经》的格局也讲的太小了,《孝经》是一部顺天下的经,顺一家或者一个问题孩子,是能解决的。《孝经》讲适宜才是真孝,而不是二十四孝里那些极端的做法。如果孩子出了问题,建议你先考虑到底自己哪儿出了问题,而不是先想着把孩子往哪里送。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就自己去做个什么样的人。

18、到了万岁通天二年,也就是公元697年。陈子昂追随建安郡王武攸宜到蓟北去征讨契丹,也就是现在的北京一带,建安郡王武攸宜是武则天的本家,武则天的本家是个贵公子,这个没有过多少阅历的能力的人物来做统帅,他和前军主帅王孝杰商量好,说王孝杰深入敌后,而后武攸宜带军去呼应,去援救,这样南北夹击可以大破敌人。在这个非常艰难危机的时候,陈子昂劝谏建安郡王武攸宜,说应该出兵去救,武攸宜不答应,后来又说他自己,愿意领一支军队深入前线,去把那些被围困的军人救出来,为国家要挽回损失,一战而鼓舞士气,武攸宜更不答应,把他斥退。王孝杰带军深入之后,武攸宜恐慌,没有敢带军队去,致使王孝杰全军覆没战死,陈子昂又被打击之后,他百无聊赖登上了蓟北楼,登上蓟北楼一看以后,一下子感慨出来了,什么样感慨?因为这个地方是战国后期燕国的旧地,而这个战国后期发生的一个悲壮的故事就在上面,燕昭王复国,为了招贤纳士,筑黄金台,使乐毅拜将,而乐毅君臣相得。所以复兴燕国。现在在这种景况之下,陈子昂一下子想到了这块热土上的那个悲壮故事,而自己却是如此的境地,所以就有《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他是以自己热切的生命想有所作为的。那么如果我们理解了陈子昂这个油个人而到家国,由家国又回到个人怀抱这种胸怀的时候,我们就能够把握陈子昂所讲的《登幽州台歌》的内涵。所以说文学是学习国学最好的一个切入点,因为文学有丰富的情感,它也可以感动激发人意。有具体的思想,我们读一本书的时候,我们在看到了文学作品所呈现出的作家的思想脉络,所看到的以后,我们的传统文化中的有价值的、经典的立德修身的东西。

19、   《论语》8子曰:“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孔子说,郑国创制政令至少经过四个程序。草创、讨论、修饰、润色,经历了这四道程序,最后才正式成文对外发布。

20、    我说:“我们育心的孩子像李尚容这样的是成批量的,但是我们没有跟哪个电视台合作过,都潜着呢。”

21、   诵诗三百的意义是什么?学以致用、学以致知、学以致身。诵诗,让生活更美好。

22、太多了,我只讲自己最受用的一点。《中庸》云:“尊德性而道问学,极高明而道中庸,致广大而尽精微。”大学的时候听见一位老师说到这几句话,极为震撼,莫名所以的感动,让我一下子觉得找到了人生天地间的意义,这一辈子都要朝那个方向奔。

23、   在不同的场合说话要注意把握分寸。三句话的前提都是尊重、敬畏与用心。年轻气盛,抢着说、不敢说、随便说的毛病要逐渐地改正。把话说好,动脑筋说话,说自己应当说的、合适的话,于人于己都有好处。

24、译:千万种经典讲的道理,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最应该先做到的。

25、    我们的公益课项目,涉及到的经典比较多,所以是以“概论”的形式为大家讲解,主要从这部经典在国学范畴内的地位,每部经典主要指导我们哪一方面,如何在生活中运用,从哪方面入手学习,以及这些经典如何提高我们的生命质量入手为大家解读。

26、很多人认为传统文化教育才是真正的贵族教育。其实,我们这些年风行的素质教育,在西方基本也都是中产阶层家庭的教育,素质教育包括了兴趣教育、启发式教育、社交、团队等等,基本的形式是艺术教育包括音乐、舞蹈、绘画等等,再就是团队任务、各种各样的社团等等。但是很多人不知道为什么西方中产阶层家庭最终是要采用这样的教育方式,团队任务、各种兴趣社团对于孩子培养与人协作,团队精神、集体荣誉都很有好处,同样我们不能否认艺术教育的价值,艺术教育对于培养完整、健全的人格大有裨益,这些都是为了孩子未来进入社会、更好的融入社会做准备。西方的贵族教育不是教孩子去社交、团队协作,而是要学会从有限的信息里完成决策,并对自己的决策和行为负责,因为他们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将来做领导者,重要的是学会决策,而不是学会更多的具体技能,而决策是一个系统科学,不是闭着眼抓阄,西方贵族教育就是围绕着决策、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展开的,可以说这深得孔老夫子:君子不器的精髓。被我们唾弃的填鸭式教育,现在却被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解决贫民窟的孩子教育中得到了重视,这类的教育模式近些年在美国贫民区出现了极其迅速的增长。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是他们研究发现,如果采用中产阶级的孩子的教育方式,这些贫民窟的孩子在学校受到的教育以及较短的在校时长,回到贫民窟的环境里很快就会被同化掉,这些孩子也都成了问题孩子,吸毒、打架、斗殴、犯罪。而被经过填鸭式教育的孩子很多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白领阶层,得以摆脱贫民窟,避免了恶性循环,因为只有这种高强度的填鸭式教育才能让他们真正掌握进入社会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同时有没有过多的精力用来被同化。

27、严:取名来自《大学》八条目——诚意、正心、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教室是格物致知,茶道花道教室是修身,名称与内容刚好契合。我自己的办公室取名“平天下”,有人说我一个弱女子口出狂言。

28、  离开了家庭的根基教育,孩子几乎是不可能由某所名校,某个老师培养出来的。

29、   《花钟》:学习利用文中关键句子概括段落意思。品读感受细节描写之美。(不同花儿开放的不同姿态,看图说话,联系生活,有自己的个性表达。)

30、支持者一般是说外人对国学学校不了解,并不像外界猜测的那样,但是能表达出来的基本和潘蔚一样,会背一些如《弟子规》之类的经典、内心很富足这样的表达。

31、   就在文章发表之后,同事李静老师分享了自己的阅读心得:“佳文。鲁迅百草园与萧红和祖父共有园子的合体。,既见和谐亦有野趣,更有氤氲缭绕全文的情味。”不过李老师认为题目中的“百草园”是否可以调整,因为这是你的园子,表达更应该有你自己的个性。好建议,谢谢李老师。

32、这说法是很流行。有一定道理,也有局限。道理在于自立立他、成己才能成物;局限在于无论“民族”还是“世界”都只是局限在现代视野中,不知古典思想中更加浩大的“天下”、“中国”是什么意思。中国本来是一个文明概念,而不是民族国家。“天下”是比“世界”丰富得多的概念。越是天下的就越是中国的,或者越是中国的就越是天下的,这说法会更好。

33、学习者在参观学习过程中,通过了解笔墨纸砚及其他文创产品,通过讲座交流与读书分享,学习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和悠久历史,开阔眼界、交流心得、表达情感、增长见识。同时,我们还定期不定期举办新书发布会、书法雅集,并且长期坚持开展读书分会活动。

34、译:玉石不经过雕琢,不能成为有用的玉器;人不经过学习,就不懂得事理。

35、老师,你好。我们学校有读经典的活动,跟着老师和同学一起读被儒家那种生生向上的精神所感动,但除此之外也就停留以此,并没有太多地去贴近它。近来考研,面对种种困惑以及自身的诸如得失心等等问题,在渴望改变这种困境的时候,也许才算是感受到了儒家的力量。如何正视自己,修正自己,安顿自己。

36、办国学的人有两路,一路是从前清的蒙学教育传承过来,一路是从西方的体制教育转型过来。其办学的人自有原初对教育的观点,未能全部化解,今再加上读经,欲两得其美,故其用心比较强,想法比较多,教学目标比较广,教学活动比较热闹,如:要从识字开始,要从蒙书开始,要教礼仪规矩,要讲解文义等等。所以教师能力的要求比较高,要有学问,以便在传授知识给孩子时不会传错,又要有品德,以作学生的人格表帅。所以老师常要需要受陪训,以增长其能力。而此种能力不是一天两天能成事,所以就要求老师要严格地自我要求。若办读经,则很简单,只要肯咿咿呀呀的教孩子念,陪孩子读,所以阿猫阿狗都能教,所以很少需要培训,如果要培训,也只是加深其对老实大量读经理念的认识,保任他老实大量读经的信心而已。

37、   这两条语录和为政联系紧密,关系到做人做事做学问。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诵诗三百,应该能够融会贯通,提升自己学问,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准,提升自己做事的本领。在家里,授之以政,能够通达,顺能够利处理好面对的问题与挑战;在外面,使于四方,能够转对,独立自主地面对各种挑战与矛盾。如果不能做到学以致用,即使背得再熟,背得再多,也是僵硬的死的知识。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作为老师一定要铭记两点,一是教给学生一定范围的知识,而是让学生变得智慧起来。联系孔子的话,可谓是异曲同工。学生学校里的学习不是为了获得一份知识的行囊,而是为了变得聪明,变得有智慧,能够从书本里抬起头来,拓展联系,创造性运用,在做事的过程中牛刀小试,运用自己平生所学,真正做到知行合感受到知识的力量,智慧的力量,以及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人的特别的力量。

38、柯老师您好,我是一枚大二学生,我一直觉得自己需要读书来塑造自己的价值观,可是我对读传统经典没有恒心,也读不出多少东西,很挫败,请问您有什么建议吗?或者说您有什么书可以推荐给我吗?谢谢您。

39、    “《黄帝内经》讲了什么?”她说要早睡早起,吃饭吃七分饱。主     持人问她小孩感冒了,按摩哪个穴位。她一边解释一边演示。

40、在我所教过的学生中,有一个留学生是一个日本小姑娘,在讲课中间她也说到自己比较喜欢白居易,她对《长恨歌》《琵琶行》《秦中吟》背诵得很流利。然后她说老师你们中国学生不大喜欢白居易,你们不爱你们的诗人。我觉得有点诧异,我说为什么会不爱,她说在日本,一般的女性都会背诵《长恨歌》和《琵琶行》,甚至她们这些成年的女性都比较多地投入力量去学习《长恨歌》《琵琶行》,学习研究白居易诗。她提醒我了,和我交往的学者中有日本学者,他们有很多的女性学者还在研究白居易。白居易是日本人研究的热门。一般的女性,日本女性可以背诵五百首白居易的诗歌的。我们自己却对我们的诗人如此的淡漠,这就说明我们有问题。我和我的学生面对这样的一个留学生的时候,她如此熟悉白居易,说实话我们都有些汗颜和羞愧感。那么在这样的情境之中,你该如何去认知?

41、作为从业者,看到那么多人对国学越来越感兴趣,本来应该是件高兴的事,但是这种种问题面前,想高兴起来却很难。

42、    她真的能懂吗?主持人考过她了,她是真的懂。当然不能说她的理解是完全正确的。但她有自己的理解,就算是理解了。

43、幼童可以古诗乐为主,略作讲解,背诵,最好能唱。要跟孩子一起学。

44、我从小背诵经典,现在每天还温习。背诵和理解都是一辈子的事情,永远同时进行,无法分开。背诵和体会、理解、实践加在一起,叫做涵泳。不必追求背下来不忘,更不必追求背得多,至于所谓“包本”更是无稽之谈。背诵不是给人看的,是自己受用、反复涵泳。每天背几句都好,方便在坐车的时候、休息的时候、散步的时候、打坐的时候随时回味、涵泳,帮助自己反身而诚、修身养性。所以,背诵其实是非常好的修身方法。我近来批判“老实大量纯读经”的包本背诵,并不是因为我反对背诵,恰恰相反,是为了捍卫背诵,反对伪背诵。夫子云,恶紫之夺朱也。

45、译:每做一件事情必须要经过反复的考虑后才去做。

46、改变,从改变思维模型开始,改变思维模型又该如何开始?

47、    “我妈妈是声乐老师,我爸爸是高级工程师。”看来这父母都

48、不过,我也要多反省,为什么我认真倡导读经教育,并没倡导国学教育,而自以为是遵从我的倡导的人,却转去教国学,而且比例相当多。那些人往往自已要求自己要德能兼备,且立志要培养出德能兼备的孩子,乃至于认为当下就要看到孩子的德能兼备才对得起孩子。于是常常反头过来批评我,说我的理论太简单,没照顾到孩子的身心灵,过去现在和未来,知识品德和艺能,没教出完美的孩子。因此,那些人做起教学来听说并不轻松。

49、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50、也有人讲我应该扩大招生规模等等,实际上我招收学生要求很严格,首先家长要热爱读书,并且对于传统文化和书法、做人的关系认知契合,这样的家长和孩子我才考虑接收,我不想为招生而招生。

51、  吉祥妙音特为广大成人国学爱好者推出全新的国学公益课,让大家初步了解国学主要经典的概论。以最快最有效的方式掌握国学经典大纲。继而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合适自己的经典去深入研究,以便更快更好的运用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早日从圣贤经典中获益。

52、通过经典的阅读,觉得自己内心充实了,但像您说的,我始终把这些阅读作为我“人的养成”,心灵的愉悦,仅此而已,没有找过致用的方法,可以给些建议么?

53、如何成为一个靠谱的人?又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靠谱?

54、   一以贯之,阅读课上设计好主问题,带领学生学习,就如同拎起一串葡萄似的,有非常清晰的思路。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学生获得了什么,明明白白,实实在在,有明确的把握、理解和落实。

55、   关于学习的这三种形态,父亲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勉励我:“上等人,自成人;中等人,教成人;下等人,打死不成人。”巧的是,这里也是三句话。

56、古代书院至少要有藏书、学术研究和教育的功能,我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文创、展厅和交流的区域。

57、徐老师既是国学大师,因此,我猜测徐老师是主张国学教育的,或去演讲的地方是偏向办国学的,或所遇到的向他请教的家长老师是教国学的,所以一定会感觉到老师家长的素质比对起国学教育的目标,其差距太大了,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简直是缘木求鱼,且有后灾,那可真是令人大大烦恼的。

58、读国学的孩子是不是有点与社会脱节呀?会不会显得有些傻气呀?

59、译: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

60、比较阅读这两条语录,发现其中的要义都是一个字“恕”。巧的是都是孔子和子贡二人的对话。都涉及到一以贯之的思想。

61、当然,还有一则新闻,也和国学有关,就是终南山因为“隐士”太多,很多“隐士”承担不了越来越高的房租,开始纷纷下山。看到这则新闻的时候,我哑然失笑。

62、英国学者富里迪在《知识分子都到哪里去了》一书中,尖锐地指出,很多人把大众当成弱智并视为理所当然,于是知识本身不停降低标准。日本学者大前研一《低智商社会》一书更是呼吁,现代社会群体弱智正在蔓延。国学本来应该对中国人的情、志、意都有一番提升作用,可是今天在不合格的老师、功利的家长、乡愿卑贱的机构共同作用下,只会让国人变得越来越笨。所以,不功利的家长,在让自己的孩子学国学前,先好好地擦亮双眼吧!

63、     文章是改出来的。草创与修改的时间比是1:这一点,孔子老师很久以前就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因此,学会修改,掌握修改的方法,养成修改的习惯,对于老师自己的教育写作非常重要,对于语文老师的作文教学也特别重要。学生习作完成之后,不是教师自己事必躬亲,逐字逐句地批改,而是引导学生、引导作者自己根据习作要求修改、互相修改,这样做可以训练学生的语感,培养学生锤炼语言的习惯,语言表达会更加准确。老师的作文批改可以从段落、结构、主旨表达、前后关联方面提出自己的建议。如果哪位老师请我看一看他的文章,我能做的,也就是后面这几个方面,文字的功夫,还是请作者问问自己,别人不能越俎代庖的。

64、杜:书院宗旨是确定书院发展方向、设置课程内容及开展日常活动的重要因素,请问凤鸣书院的办院宗旨是什么?

65、传统经学是成人之学,什么专业都可以学、应该学。或可买一套十三经注疏,先泛览,觉得哪一部有兴趣,就从哪一部开始。通读十三经注疏之后,再读更多的历代注疏。

66、小知今天收集了50句经典国学,快和孩子们一起诵读!

67、  随着整个国家大环境的影响,学校也开始将国学教材纳入教学体系中,那是不是说,我们作为家长依赖学校就可以了呢?目前的校本经典教材都是节选的。我们在座的有很多小学生家长,孩子的国学教材是什么样的,可以拿出来看看。我们要想去认识一个人,有人拿来这个人的一只鼻子说这个人长的就这样,或者拿来他的一只耳朵,一只脚就说,这就是这个人,我们肯定觉得很可笑。节选的教材就是这样。选取其中的一段就说是全部。如同盖房子偷工减料一样,房屋的质量可想而知了。而对于《易经》《黄帝内经》这样最高能量的经典,学校连节选都没有。经典的次第、本末都没有搞清楚。而《易经》《黄帝内经》等这正是培养孩子用的钢筋,没有钢筋的房子肯定禁不起风雨。李尚容的父母培养她的材料是《易经》、《黄帝内经》、《大学》、《中庸》、《孟子》、《论语、》《三字经》、《弟子规》等等,是比较完善的一个系统工程。就如材质优良、根基稳固、配套设施齐全的房子和茅草房,你会选择后者吗?大家也都很清楚楼房的建造材料跟茅草房是完全不同的。我们现在用什么材料,而后就注定了我们住什么样的房子,收获什么样的孩子。

68、严:书法是中国独有的艺术形式,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和瑰宝,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甚至成为中国文化面向世界的一张独特名片。

69、   何伟俊老师认为9和10与“三”也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70、——20200604《子路篇第十三》读其短

71、跟吃饭一样,有的人吃出了病,像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都跟吃有关,读经也一样,也会读坏的。不懂方法,不知节制,还会吃死人;读经,不懂次第,不分先后,不辨阴阳,同样会害死人。读一年《论语》的孩子和读一年《易经》的孩子就会有显著的区别,前者脸色发青,后者脸色红润。这个孩子显然很幸运,她能动能静,活泼可爱。并没有读傻。她最后送给了妈妈一首英文歌《Proudofyou》。

72、  不懂的照样可以学。慢慢就会有自己的理解,并且会运用。杭州有个女孩,现在十岁,读经三年多,人家现在看的书能把大人吓一跳,她看霍金的《时间简史》之类的,阅读量非常惊人,一个星期看几十本书,被称为第二个赖思佳。

73、我中学的时候更惨,因为在农村,连书都没有,得一本则拳拳捧读。不在多,在用心体会涵泳。记得我初中的时候好背宋词,得一首则反复吟咏,乐在其中。所以学者贵用心也。系统不系统不是设计的,是自然而然的。不契,则于此一系自然放弃,终不系统;契,则自然会旁搜侧讨,绵绵瓜瓞,左右流之,不期然而成一系统矣。至于判断,则往圣先贤经传注疏不妨先读,然后自有判断。

74、办国学和办读经,都是出于对文化的关怀,都是很好的,我一向是不予分别的--今后也是--在此时代,欲为华族文化尽其挽救之力,合力都来不及,何苦再妄加分别?但如客观地要做严格的分别的话,亦稍有特色可寻(所谓特色者,只是一种在理论的认识和操作的手法上有倾向的不同,非本质的不同):

75、   这一篇有很多的“三”,包含着孔子丰富的人生智慧,值得我们细细品读和反复琢磨。排列在一起,比较、联系与提炼,可以有自己的阐发与启迪。

76、译:好的药物味苦但对治病有利;忠言劝诫的话听起来不顺耳却对人的行为有利。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除特别注明外均来源于网络整理,权益归原著者所有,本站仅作效果演示和欣赏之用;
若以上展示有冒犯或侵害到您,敬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谢谢!

uar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