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语录网 > 经典语录 >

精选存在主义哲学(摘抄101句)

时间2023-09-21 09:36:31发布admin

存在主义哲学

1、Frankl,ViktorE(1905–1997)

2、齐克果还用真理的主观性取代黑格尔的真理的客观性的思想。(存在主义哲学)。

3、唯物主义有机械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区别,机械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世界是由各个个体组成的,如同各种机械零件组成一个大机器,不会变化;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世界永远处于运动与变化之中,它是互相影响,互相关联的。

4、梵高一生40幅自画像,最后一幅看着看着想哭了

5、正因为神的境界不同于人间,所以,人要信仰上帝,就要准备冒险,要准备作出理性所认为的荒谬绝伦的事情。“没有冒险,就没有信仰。”

6、至于绝望,“它只是指,我们只能把自己所有的依靠限制在自己意志的范围之内,或者在我们的行为行得通的许多可能性之内。”假若我的朋友来看我,他会选择电车或者火车,除此之外别无他法,这便是可能性,然而这可能性不是把大家引向不作为,恰恰相反,这可能性反而是要鼓励大家去行动。受制于这些束缚的人们总是自怨自艾,然而却无法认识到,在可能性之外,人便不存在。如果我们脱离画作去对画家评头论足那将是南辕北辙,因为画家不存在于什么其他东西而正是存在于这些画作中,正如一个人,其所有行动的总和就是其本身。最后,萨特要为存在主义进行总结,也是他要澄清的第三个问题,即存在主义为什么是一种积极的、行动的人道主义哲学。

7、我们开始介绍20世纪法国著名的文学家和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的哲学思想。

8、在近代哲学史上,关于“纯粹的自我意识”的分析,只有笛卡尔和康德作出了突出的成绩。而海德格尔和萨特都在自己的著作中承认,康德和笛卡尔关于自我意识的理论给予他们很大的影响。

9、在同一本书中,他还多次提到“个人”的单一性、孤独性。齐克果还要求别人在他的墓碑上写上:“那一位个人”,以强调他这个“个人”的特点。

10、胡塞尔,埃德蒙德(1859–1938),德国哲学家

11、所以,从根本上说,存在主义是一种带有悲观和忧郁气质的哲学思想,看起来人是完全自由的,是人赋予了世界意义,这是主动和积极的一面,但是同时,绝对的自由也带来了绝对的责任,这种责任是痛苦的和沉重的。人是绝对自由的,人的行为构成了人的一切,人的选择决定着所有的价值。但同时,我们永远也无法摆脱那种自由选择带来的责任感,这就表现为一种内疚和痛苦,甚至焦虑。所以,萨特说,存在主义者是痛苦的。这种痛苦是一种单纯的痛苦,所有承担过责任的人都熟悉这种痛苦。当我们自主选择什么样的人生道路,自主选择什么样的人生伴侣的时候,我们都能深切地感受到这种痛苦,而这种痛苦的根源其实是自由。

12、海德格尔中学时,就对哲学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深受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哲学的影响。现代哲学家胡塞尔亦对其有重要影响。

13、Bühler,Charlotte(1893–1974)

14、雅斯培尔斯,卡尔(1883–1969),德国精神病学家和哲学家

15、爱上你,我在你的注视下,成为了“他为的存在”,但倘若你与我是真心相爱,我借由你这一个“他人”获得、巩固、变更着自我认知,从你对我的爱中获取力量与快乐,认定自己是一个比没有你时更加善良更加美好的自己。我所抛弃掉的只是曾经懦弱无助的自己,而我的完整性与独立性不仅没有得到损害,相反,还因为你的爱而更为饱满;爱上你,我的孤独欣喜于你的出现与你的爱。同时我会努力地在爱情以外寻觅力量与快乐,让我自由的灵魂去与你自由的灵魂相触相爱;爱上你,我们想通的心意终将赋予我们彻底的融合。我们是何其幸运,在存在主义哲学流派冷冰冰的哲学理论之外,还有热乎乎的生活。诚然,如存在主义哲学流派的视角窥探所得,爱情,是十分难得的。但也正是这份难得,造就了它的可贵。

16、人是在无意义的宇宙中生活,人的存在本身也没有意义,但人可以在原有存在的基础上自我塑造、自我成就,活得精彩,从而拥有意义。当然这是比较通俗的理解,但存在主义并非一种单纯追求自由,崇尚自由的思想。

17、1927年,海德格尔38岁时,发表了他的《存在与时间》一书。这是他最重要的著作。

18、然而,存在主义者对人类的晕眩的反应也大相径庭。通常,他们对不确定性的看法以某种更高形式的确信告终。例如,海德格尔让悲剧英雄带着坚定和决心,荣耀地进入深渊;施密特被混乱吓坏了,为控制紧急状态的政治权威做了担保;而萨特则很清楚他(不断改变的)敌人是谁。

19、这部电影与《当尼采在哭泣》有些相似的地方,尼采即便是一位著名的哲学家,他的内心里面还是有一些伤痛。但是在欧文·亚隆的身上产生的是他看到所有其他人的状态之后的那种平静。尼采是存在主义哲学重要的先驱,尼采的整个状态有一个很重要的部分是倡导自由意志。欧文·亚隆也倡导自由,但是他臣服于他所有内心的真相。而尼采并不臣服,当他试图思索存在的一切答案时,一定会遇到死胡同,他无法穿越这个死胡同,最后自杀了。人探索到最后一定要臣服,一定要谦卑。欧文·亚隆一直跟踪着被他治疗的个案和团体,一直不断的也在进行自我疗愈,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对人类阴暗面的了解就越深,他的活力、创造力、健康状态也随之越来越好,所有那些顽固的惯性模式都开始慢慢松动了,人最怕的就是越老越敏顽不化。

20、再到乔治·阿甘本受卡尔·施米特启发而对例外状态(例外状态意味着政治哲学和公法领域的一种法外状态,比如革命、内乱、战争和宵禁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在政府要求扩大权力的过程中,宪法权利可以被减少、取代或拒绝)所做的思考,以及米歇尔·德·蒙田、马丁·海德格尔、布莱兹·帕斯卡对如何面对死亡的教导。

21、蒂利希,保罗(1986–1965),德国-美国神学家

22、最杰出的是鲁迅,但他把生命问题缩小了,是“救救孩子”,他要救的那些孩子,就是后来申请入d、开除出d、又恢复d籍、又退d,如何如何……这些“五四”时期的老人,后来连“救救孩子”也不说了。

23、克尔凯郭尔,索伦(1813–1855),丹麦神学家和哲学家

24、事实上,加缪对他的祖国阿尔及利亚不断升级的冲突感到绝望,这有效地招致了一场同时发生在两边的“瘟疫”,即为独立而战和引发了法国的镇压。最后,他主动选择了沉默。

25、小KEY就今天关于存在主义的话题,向大家推荐一本书,希望这本书能够为身处疫情的人们带来平静和希望。

26、在了解存在主义思想之前,让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萨特的一生,而其实萨特一生都在实践存在主义的思想。

27、齐克果认为,不能用个人的平凡思考力去理解和认识上帝,不能用人间的习俗去对待上帝。对于上帝必须绝对服从。在上帝面前,一切理性的、道德的规范都可能成为最荒谬的东西。例如,齐克果举例道,上帝命令亚伯拉罕杀死自己的独子当祭品。亚伯拉罕就必须做这种在常人看来是荒谬的事情。因为上帝的命令是必须绝对服从的。

28、有关听任,“我们的意思只是说上帝不存在,并且必须把上帝不存在的后果一直推衍到底。”面对上帝的失语和无力,我们将处于幽暗的谷底,无法参照什么现存的价值标准作为行动的指南,那么我们就必须是自由的,也是被迫地接受这种自由。二战时期的法国学生,面临着是去战场作战还是陪在母亲身边的道德困境,无论是基督教的教义还是康德伦理学说,都无法再给他提供什么有效的指导了。然而正是因为他难以选择的痛苦彰显了他的自由。这也正是听任的本质,不是听任什么结构的压制、也不是听任什么规训的束缚,恰恰是听任我们自己。

29、海德格尔认为“人们”是对真诚自我的抹除,而雅斯贝尔斯则反对异化的话语。他对真正的自我持怀疑态度,因为它意味着一种对生命的所有权,而他认为这是不可能的、徒劳的和具有破坏性的。

30、在近代哲学史上,关于“纯粹的自我意识”的分析,只有笛卡尔和康德作出了突出的成绩。而海德格尔和萨特都在自己的著作中承认,康德和笛卡尔关于自我意识的理论给予他们很大的影响。

31、虽然家庭环境不太好,但是胜在萨特从小聪明过人,他外祖父是一位语言学教授,家里有大量藏书,萨特从小就可以饱读诗书,据说3岁就可以读书,中学的时候就开始热衷于哲学思考,很早就学习了叔本华和尼采等人的思想,后来更是精通德文、法文成为了著名了文学家,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不过萨特也是第一个公开拒绝领奖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他的理由是他绝不会接受任何官方的荣誉,当然这也体现了萨特特立独行的个性。

32、存在主义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个性和自由。人是在无意义的宇宙中生活,人的存在本身也没有意义,但人可以在原有存在的基础上自我塑造、自我成就,活得精彩,从而拥有意义。

33、博尔诺夫似乎并不为许多存在主义心理学家熟知,但他对哲学和教育的存在主义贡献,与心理学和治疗是明显相关的。

34、海德格尔在这本书和《存在与时间》里,都强调了“时间”问题的重要性。海德格尔认为,认识“存在”的问题必须从“此在”着手,而认识“此在”又须从“时间”问题入手。因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此在”的表现形态,都是“此在”的时间性形态(DaseinsstrukturenalsModiderZeitlichkeit)。也就是说,一切“存在”都是在时间中存在。

35、存在主义在这个光谱中到底落到哪里?它的不确定性真的能教会我们关于未知领域的生活的知识吗?存在主义者不仅将焦虑定义为我们的“自由的晕眩”(用克尔凯郭尔的话说)——将自身的无限可能性视为个人成长的先决条件——而且许多人还对瘟疫和流行病进行了反思。

36、说到萨特,还有一位哲学家加缪就不得不提,就是那位写《局外人》,《鼠疫》,《西西弗的神话》的作家和哲学家。加缪曾经和萨特是好友,一开始并不出名的加缪后来因为萨特的帮忙下,成为了巴黎文化界的名人,甚至还先于萨特,在1957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萨特和加缪一起创办过报纸,二战期间还一起进行过地下抗德运动,1951年加缪写了《反叛者》一书,书中加缪宣扬“纯粹的反抗”,加缪在书中反对革命暴力,导致了两人关系走向了破裂。

37、康德在其主要著作《纯粹理性批判》(KritikderreinenVernunft,即CritiqueofPureReason)一书中,指出,世界分为现象和本体(或物自体Dang-an-sich)。我们的感性和悟性只能认识现象。物自体是不可知的。

38、博尔诺夫努力建立一门哲学人类学,即一门关于作为人意味着什么的哲学。他受到马丁•海德格尔的启发,并建立了关于现象(如情绪、危机、人类相遇和个人成熟)的描述和理论。他的著作包括:《情绪的本质》(1941/1995)。《存在主义哲学和教育》(1959)和《危机和新的开始》(1966/1987)。

39、国民d的“仁义礼智信”,“新生活运动”,都是政治需要的伦理把戏。政治家,清一色都是乐观主义。我谓之“不要脸的乐观主义”。

40、她特别想知道,存在主义者是否有力地暴露了这种只会把他们推回到“旧的安全状态”的不确定性的来源。为了说明这一点,她选择了两组对比的人物:在她的第一篇文章,她对比了海德格尔和雅斯贝尔斯,在第二篇文章中,则对比了萨特和加缪。

41、正因为神的境界不同于人间,所以,人要信仰上帝,就要准备冒险,要准备作出理性所认为的荒谬绝伦的事情。“没有冒险,就没有信仰。”

42、意即人并不持有存在,他本身就是自己的存在。人并不持有自由,人本身就是他的自由。个人被无端的抛弃在世界上,世界对他冷漠无情,他是孤独无助的。

43、宾斯旺格,路德维格(1881–1966),瑞士精神病学家

44、康道,出生在瑞士,在伯尔尼学习医学,后来在苏黎世学习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1944年,他获得医学博士学位,1949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作为一名神经病学家、精神病学家和心理治疗师,他在苏黎世教授医学,在弗莱堡大学教授哲学。多年来,他也是国际此在分析联合会(TheInternationalDaseinanalyticFederation)的主席。

45、Tillich,Paul(1986–1965)

46、尼采生于普鲁士洛肯市(Rochen),他的唯意志论哲学在德法两国一向有广泛的影响。

47、齐克果本人,作为一个基督徒,最后必然诉诸上帝,推崇上帝。这是毫不奇怪的。但是,在齐克果推崇上帝和神的言论中,也流露出他对人间生活的理想,寄托着他对现实世界的期望。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他把上帝和神非理性化,乃是把人生非理性化的委婉说法,他推崇非理性的、不受人间道德束缚的神,就是希望现实世界也能以神界为榜样否定理性和一切人间习俗。齐克果用于神和上帝的那些语言,后来都被现代存在主义者沿用下来;但现代存在主义者把它用在人的身上。这就等于说,现代存在主义者完成了和实现了齐克果的理想。

48、欣赏完这部电影,现场的很多观众都与这部影片所传达的存在主义哲学精神产生了深刻的共鸣。甚至许多观众在分享自己的观影感悟时,一度情绪失控,眼泪夺眶而出。

49、雅斯贝尔斯发展了一个存在主义哲学系统,其复杂性和丰富些可媲美于海德格尔哲学。然而,它在存在主义心理学和治疗中的应用,相对来说仍未被挖掘。

50、由此可见,在黑格尔看来,所谓真理,就是事物同它的概念的一致性。而所谓概念,就是绝对精神的一个发展阶段。因此,真理,归根结底,就是事物同一个客观的理性的一致性。

51、萨特的存在主义有三项(或谓原则):存在先于本质。自由选择。世界荒谬,人生痛苦。

52、《姜人生哲学到底——20位哲学家的生命策略》

53、另外,经院哲学家中的关于个体与一般、具体与抽象的长期辩论——这一辩论成为中世纪时期连续几百年的唯名论与唯实论的斗争的主要内容——也使海德格尔等人看到了个体与一般、具体与抽象的关系的哲学意义。这对存在主义推崇个体、反对抽象具有深刻影响。

54、人本主义哲学家艾瑞克弗洛姆曾经说过,真正成熟的爱是在保留自己完整性和独立性的条件下,也就是在保持自己个性的条件下与他人合二为一。3将所爱之人的言行抑或态度作为获取或审视自我认知的行为,无疑在某种程度上削弱甚至损害了个体的完整性与独立性。爱情让男女双方心甘情愿、情不自禁、不知不觉地以对方作为自我认知的决定因素,却又恰恰是因此,让彼此一步一步地失去独立性和完整性,也因此而削弱了个体自身的吸引力,破坏了个体与其所爱之人之间的平等与自由,使得二人的爱情仿佛永远都不能达到成熟的状态。

55、在我们每个人生命中,死亡都对我们的生活有着惊人的影响力。对于孤独的存在思维也是同样的道理,有些人永远无法接受对于孤独的存在思维,因此用人际关系当成屏障,利用他人来对抗孤独。我们每个人都活在独一无二的世界里,因为没有一个人的经验会和你完全一样,无论我们多么想亲近别人,总是有某些东西,某些空间是无法跨越的。

56、以沙特为例,他区分如下两者的不同:「为己存有」(être-pour-soi)是部分属于人,部分「应该」属于人,所以人要努力去争取;至于「在己存有」(être-en-soi)则是属于事物。人类存在的特性就在于人是主动的与有创造力的,而事物则没有;所以事物就是如其所是,但人并不像事物那样早已被决定。沙特指出「存在先于本质」,即人是随着其发展与自我实现来建构其本质,而不是生活在被先前决定好的本质或蓝图中。

57、厄内斯托•斯皮内利,出生于意大利,在加拿大和英国学习心理学。斯皮内利作为心理治疗和咨询心理学教授,在伦敦的摄政大学赢得私人教席,他在那里是一位高级研究员。

58、Husserl,Edmund(1859–1938)

59、齐克果的哲学完成了从客观唯心主义到主观的唯心主义,甚至唯我论的急转弯,为以自我为中心的存在主义的到来铺平了道路。

60、罗洛•梅,1909年出生俄亥俄州艾达市。毕业于欧柏林大学之后,他在希腊安纳托尼亚大学教了三年英文。回到美国之后,他开始在联合神学院学习。在这里,他与存在主义神学家保罗•蒂利希成为密友,保罗对梅的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61、19岁的萨特考入了当时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别看是一个“师范学院”,这是类似北大清华的一样的一流高等学府,被誉为当时“法兰西思想家的摇篮”,这里每年只招收100名学生,而从这里也培养出了很多科学家、政治家和哲学家,其实有13位就获得了诺贝尔奖,当然萨特也是其中之萨特在这里学习哲学。

62、从狭义上讲,挨里希•弗洛姆通常不被视为存在主义心理学家,但是他的理论与存在主义事业又是高度相关的。

63、萨特除了是一位著名的哲学家,还是一位社会政治活动家,一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甚至被哲学家福柯称为“法国最后的公共知识分子”。萨特是二战之后创办了颇有影响力的《现代》杂志,还担任过法国第三大报《解放报》的主编。1967年,他和英国哲学家罗素等人,一起组织了一个国际战争罪法庭,要调查和审判美国在越南战争中犯下的罪行。他们引用了纽伦堡审判中首席检察官罗伯逊法官的一句话:“如果某些暴行是罪恶的,无论暴行的实施者是美国还是德国,它们都是罪恶的。”

64、我们基于阶级,宗教,种族和国籍,甚至是儿童时代的影响和潜意识的驱动力来定义自己和其他人的原因之是为了获得对世界上突发事件的控制,并将自己置身于人类历史上无数的失败和成功的方式之中。

65、在1913年至1930年之间,胡塞尔出版了《哲学与现象学研究年鉴》共十二卷(DasJahrbuchfuerPhilosophieundphaenomenologischeForschung,12Bde,1913—1930)。1939年在比利时鲁汶成立了胡塞尔文库档案馆,整理着胡塞尔五万多页的未发表过的手稿。从1950年起,在范·布列达的指导下,由胡塞尔文库档案馆和科隆大学联合编辑《胡塞尔文库》(Husserliana),陆续出版。

66、争议,并不是因为他的哲学主张,而是他二战前对希特勒和德国纳粹的支持态度。

67、虽然他们后来一生相守51年,但是他们是“无证婚姻”,一生都没有正式领取结婚证结婚,因为他们觉得世俗的、制度化婚姻没有实际的意义。他们都认为人是绝对自由的,不应该受到习俗制度的约束,于是签订了一个奇特的爱情契约,作为彼此的伴侣,但永不结婚。他们的爱情是开放的,甚至不排除与其他人发生亲密关系,但彼此坦诚,不会隐瞒。而且这个契约的有效期只有两年,每过两年双方就要确认一次,是否还继续这段伴侣关系,而这份看似有点不靠谱的契约延续了51年,直到萨特1980年去世,中间虽然他们偶尔会吵架,猜疑和嫉妒,甚至还各自有过情人,但最终他们还是相守一生,这其实也体现了存在主义,追求自由和承担责任的价值主张。

68、布勒,夏洛特(1893–1974),德国-奥地利-美国心理学家

69、所以存在主义一出世,就和文学结下不解之缘。我的说法是,存在主义这个婴儿,是穿着衣服诞生的。萨特的文学成就,我是佩服的,他的《墙》(Lemur),实在是写得好。

70、和用理性去追求终极的真理不一样,存在主义思想的核心是人的存在,所谓的真理、本质、真相、目的和意义等等,都是建立在“人存在”这样一个基础之上的。相反,如果没有人的存在,一切都将变得没有意义。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是先有人的存在,才有世间万物的本质,所以萨特提出了:存在先于本质的思想。存在先于本质又意味着什么呢?

71、尼采早年就读于瑞士巴塞尔(Basel)大学。1870年至1871年的普法战争时期,他任陆军看护兵,但不久因受重伤返回巴塞尔。1879年,尼采因身体衰弱,不再担任巴塞尔大学哲学教授的职务。从此,他退休在家,专心写作。当时,他的一只眼睛已经失明,身体极端衰弱。1889年1月,他全身瘫痪,一年后死去。

72、克尔凯郭尔著作中一个重复的主题是存在的三个维度——审美的、伦理的和宗教的,根据克尔凯郭尔的观点,它们处于一种永恒的紧张状态。人类存在的最高水平是我们对宗教需求的识别,将此作为对真理的个人承诺。他的著作包括:《非此即彼》(1843/1987)《焦虑的概念》(1844/1980)《哲学片段》(1844/1985)《人生的阶段》(1845/1988)《致死的疾病》(1849/1941)。

73、裸之路‖ Nudeartoftheroad

74、整部电影以存在主义的角度,用缓慢的节奏探索着死亡、生命、孤独和自由,让人总是有一种情绪在内心深处不断的涌动。关于爱情、婚姻、成长、父母、治疗师的共情。“没有一个成人,所有的人都比想象中的不快乐”很容易就触动到内心。片尾讲到死亡时所体现出的那种对死亡的臣服令人钦佩。正是因为懂得了这样的存在而更加理解生命。

75、齐克果的著作多而杂。其中,与存在主义哲学的产生有关的哲学著作,包括有:《恐惧的概念》(TheConceptofDread,1844),《哲学论文片段》(PhilosophicalFragments,1844),《结论性的非学术性跋文》(ConcludingUnscientificPostscript)、《现代》(ThePresentAge)、《日记》(TheJournals)、《旋转的方法》(TheRotationMethod)、《恐惧与战栗》(FearandTrembling)、《致死的病》(TheSicknessUntoDeath,1849)、《基督教的修炼》(TraininginChristianity)、《对基督教的抨击》(AttackuponChristendom,1854—1855)。

76、《他人是地狱—萨特自由选择论集》,萨特著,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第225页。

77、纪录片‖布考斯基1985年访谈录(未删减版)+《生来如此》

78、齐克果本人,作为一个基督徒,最后必然诉诸上帝,推崇上帝。这是毫不奇怪的。但是,在齐克果推崇上帝和神的言论中,也流露出他对人间生活的理想,寄托着他对现实世界的期望。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他把上帝和神非理性化,乃是把人生非理性化的委婉说法,他推崇非理性的、不受人间道德束缚的神,就是希望现实世界也能以神界为榜样否定理性和一切人间习俗。齐克果用于神和上帝的那些语言,后来都被现代存在主义者沿用下来;但现代存在主义者把它用在人的身上。这就等于说,现代存在主义者完成了和实现了齐克果的理想。

79、这部小说是享誉欧美的存在主义小说代表作之主体由三本笔记组成,早春时节,养蜂人维斯汀怀疑自己身患癌症,时日无多。但他拒绝在医院读过余生,选择隐居乡间,开始“自救之旅”。在疾病带来的敏锐感受中,他最后的生活轨迹和心路历程徐徐展开……

80、“存在主义”是当代非常盛行的一种价值主张或者说流行文化,可能很多人都或多或少地听过这个词,但是很多人误解了它,存在主义被很多人误解为一种崇尚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的思想,但这都不是存在主义真正的内涵。

81、莎拉·贝克威尔在《存在主义咖啡馆》中讲到,萨特反映了1938年的焦虑,并将他所在的时代与古希腊时期做了比较。那时,雅典人从亚里士多德科学式的冷静推理转向斯多葛学派和伊壁鸠鲁学派更具个人色彩和变革性的思想,“这些哲学家教会了他们如何生活。”

82、齐克果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奠定了存在主义的非理性主义基调。

83、奥托•兰克,出生在维也纳。他于1912年在维也纳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同年,他成为维也纳精神分析协会的主席。长期以来,兰克和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保持着亲密的联系,但是,在上世纪20年代他们的关系冷却下来后,兰克失去了他在精神分析领域的地位。后来,他在巴黎和纽约两地教学和实践。

84、存在主义的鼻祖是谁?不是萨特,是十九世纪的克尔凯郭尔(SørenKierkegaard)。这位哲学家很特别,用小说、散文来间接传达他的哲学观点,不直接用哲学方式写。

85、然而,综合来看,这些不同的观点是有指导意义的。它们生动地说明了我们如何应对不确定性。把它们所有的矛盾结合在一起,它们形成了一种对话,可以让我们了解如何想象生活在无知之中——这超越了顺从或犬儒主义,超越了虚假的救赎承诺。

86、海德格尔的哲学影响了路德维格•宾斯旺格,特别是梅达•鲍斯。鲍斯和海德格尔结交并合作多年。

87、存在主义哲学流派中有这样的一个概念——注视。这个概念是讲,“我”是一个自为的存在,而当一个人的目光落到“我”身上,注视“我”时,“我”被他人看到了,“我”本身就发生了变化,因为,在他人的注视下,“我”成了“他为的存在”,这也就是说,“我”成为了诸如物一样的东西。1诚如萨特所言,对于我们认识自己来说,他人是我们身上最为重要的因素。2而我们对于一个人的爱,往往会使得我们倾向于借助“所爱之人”这个“他人”来获得、巩固、抑或是变更自我认知。

88、当父母死亡,我们都会感到脆弱,因为我们不仅痛失亲人,也面对了自己的死亡,成为孤儿的一个意义是,现在我们与坟墓之间没有父母挡着了。我们并不能够真正消除人类对死亡的恐惧,我们只能设法克服对死亡的恐惧。回顾此生,对于活到现在有什么遗憾?你若觉得,你已经达成你在生命中想做的,那时便比较容易接受死亡的概念。

89、政治现实主义者雷蒙德·阿隆很好地抓住了这个问题,他承认加缪的行为是出于同情和对正义的渴望,但他总结说,加缪在道德上的沉默“并没有成功地超越一个善意的殖民者的心态”。

90、1945年10月,萨特在现代俱乐部做了一次:“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的演讲。演讲中萨特提出了著名的:“存在先于本质”。在萨特看来,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是一种使人生成为可能的学说,明确了人是自由的,任何时候都可以自由做出选择,并同时为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

91、(1)尼采认为,周围的一切都是虚幻的,唯独“我”是真实的。尼采说:“……所谓‘真实的’世界只是强加于人的谎言。”否定一切的目的,是为了肯定自己。这也正是存在主义的基本思想之一。

92、我看到存在主义时想:存在主义行,萨特不行。他那张脸你看看。

93、由事物还原到“自我”以后,一切事物的存在实际是“自我”发出的“意向”的产物。在胡塞尔看来,“自我”有一种先天的本性,即“意向”(in-tention)。如前所述,“意向”概念乃取自布伦塔诺的哲学心理学。胡塞尔认为,一切观念都有意向性;一切观念都是指向物的,一切意识都是对某物的意识。因此,对“物”和对自身的“超越性”也就构成观念和意识的基本特征。

94、莱因对存在主义心理学的贡献,尤其在于他的证明了,通过强调精神病患者之存在的对话,与精神病状态的人进行有意义的交流是可能的。

95、1929年,即在《存在与时间》发表后两年,海德格尔在就任弗莱堡大学教授的同时,发表了一本书:《康德与形而上学的问题》。

96、艾美•凡•德意珍的著作基础,是将人的问题理解为由生活的基本存在悖论所致,而不是寻求对问题的社会、文化、生物或个人病理的解释。她的著作包括:《日常的神秘:心理治疗的存在主义维度》(1997)和《存在主义咨询与心理治疗实践》(2002)。

97、当时社会正期待这么一个人物,一个宗师,需要有人出来,对战后不知如何是好的青年说话,引路,正好萨特是这么一个人物。

98、作为一位有趣的思想家,汉娜·阿伦特参与了这次谈话。她认识海德格尔和雅斯贝尔斯,从1933年到1941年,她在巴黎生活,亲身经历了这些知识分子的故事。此后不久,她以自己版本的政治存在主义在世界上占据了一席之地。

99、这里所讲的统主要是指自然科学能对灵魂、神、神迹等宗教要素的存在作出合理的解释,而不涉及到具体宗教教义中主张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仪式设置等,因为这些是与科学并行的,不存在冲突或统一的问题。

100、(2)世界是我的意志创造的。尼采说:“正是进行思维和有感觉的我们才真正地和不停地创造那些没有存在过的东西。……现象世界所具有的一切价值,并不是它们自身固有的本性——自然本身永远都是没有价值的——而是被赋予的;不是别人,正是我们赋予它们!唯有我们,创造这个世界——始终都依赖着人的世界!”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除特别注明外均来源于网络整理,权益归原著者所有,本站仅作效果演示和欣赏之用;
若以上展示有冒犯或侵害到您,敬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谢谢!

uar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