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语录网 > 经典语录 >

精选关于物候的农谚及解释(摘抄29句)

时间2023-09-15 11:08:26发布admin

关于物候的农谚及解释

1、明确本文的说明对象:物候学。通过细读课文,真正读懂:什么是物候及物候学?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究竟是什么含义和关系?(关于物候的农谚及解释)。

2、农谚是指有关农业生产的谚语,是农民在长期生产实践里总结出来的经验。农业谚语是广大农民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对天时气象与农业生产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化和升华的基础上,产生出来的。虽寥寥几字,却是对农业生产与天时气象关系的深刻总结和高度概括,可谓道理深刻。

3、这首诗正好说明了课文中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高度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

4、明确:第一部分(1~3段)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5、   这里的三车指的是水车、油车和丝车。此时,农田里的庄稼需要充裕的水分,农民们便忙着踏水车翻水;收割下来的油菜籽也等待着农人们去舂(chong)打,做成清香四溢的菜籽油;田里的农活自然不能耽误。可家里的蚕宝宝也要细心照料,小满前后,蚕要开始结茧了,养蚕人家忙着摇动丝车缫(sao一声)丝。《清嘉录》中记载:“小满乍来,蚕妇煮茧,治车缫丝,昼夜操作”。可见,古时小满节气时新丝已行将上市,丝市转旺在即,蚕农丝商无不满怀期望,等待着收获的日子快快到来。

6、班级______    学习小组             小主人姓名________       上课时间       

7、6~10段按照由     到     的顺序进行说明的。标志词有     、     、     、     ,显得层次井然,条理清晰,易于接受。

8、“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就是物候”,“物候学就是研究大自然语言的科学”……这些说法不是科学的定义,等于什么也没说。

9、延伸探讨:物候的研究,在当今时代还有没有意义?“大自然的语言”,除了跟农业有关,还有什么应用价值?(如地震预报等。)

10、先跳出“说明文教学要点”的窠臼,从科学文本(科技作品)的角度想一想:科学文本,应该教什么?

11、明确:文章先描绘四季变迁的景象,再指出诸如草木荣枯、候鸟迁徙等动植物的变化与气候之间存在的关联,最后指出,这些“大自然的语言”就是物候。

12、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2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3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4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5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7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立春后的模样。四字词语概括了四季特点和变化。词语具有概括性,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

13、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用作比较的方法说明生物这种“活的仪器”的优越性。)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说明物候观测数据的反映内容。)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交代其数据应用在农事活动中的简便、易掌握的特点。)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这里”指代前面四句话,正因为物候观测的“仪器”与其数据应用都有优越性,物候对于农业才重要。)下面是一个例子。

14、02   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

15、教学方法:反复朗读法、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相结合的方法。

16、(物候知识):农历五月十三是雨节,如果这一天下雨的话,那么这一年秋天谷子就会大丰收,谷子多的都没地方储存了,家家户户需要建新的谷囤。

17、学完本文,我们知道:物候观测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也与我们的生活、生存密切相关。那么,我们应怎样去保护大自然,去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呢?(结合实际,畅所欲言。)

18、周而复始:一个周期结束又重新开始。形容不断地循环往复。 

19、②“柳毛开花,点豆种瓜”是根据物候现象安排“点豆种瓜”的时间。

20、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学习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21、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22、纵观全文,能写出这样的文章,作者定是个留意观察大自然的人,热爱生活。但是热爱大自然的人,并不见得就能联想到农业生产。作者把大自然的变化与农业生产相联系起来,而不是单纯述说大自然的变化之美。作者其实是在述说一门科学——物候学。他想向人们介绍这门科学,引起人们的重视。

23、重点精读第三部分。通过细读文本、调动相关的地理知识,回答:这一部分,为什么是“从主到次”的逻辑顺序?作者概括的四个因素,有没有可商榷之处?文中提到的我国的气候类型,和你在地理课上学到的气候知识,有没有什么出入?

24、⑨用“传语”“暗示”“唱歌”这些词语形象地说明大自然的语言,拟人生动。

25、物候学这门科学接近生物学中的生态学和气象学中的农业气象学。物候学的研究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此外还有多方面的意义。物候资料对于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很有参考价值,还可以利用来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也可以利用来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中国有很大面积的山区土地可以耕种,而山区的气候、土壤对农作物的适应情况,有很多地方还有待调查。为了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开展山区物候观测是必要的。

26、(注)立秋不下雨说明整个秋天都少雨,白露不下雨,说明三个月里都不下霜。

27、本文的说明对象是          ,属于       说明文,采用的说明顺序是          。

28、A(翩然)B(簌簌)C(年年如是)D(悬殊)E(衰草连天)F(风雪载途)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除特别注明外均来源于网络整理,权益归原著者所有,本站仅作效果演示和欣赏之用;
若以上展示有冒犯或侵害到您,敬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谢谢!

uar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