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语录网 > 经典语录 >

精选中庸最经典的五大金句(摘抄54句)

时间2023-10-31 09:30:46发布admin

中庸最经典的五大金句

1、(案语):古代王朝多以本条经典金句所选的《礼记·中庸》里的这句“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来弥合不同人群之间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矛盾,并借以追求国家的长治久安。我国历史上经历过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等统一时期,也经历过春秋战国、六朝、五代等分裂阶段,而始终保持国家之统一和文明之延续,与“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的理念和举措有着重要关系。(中庸最经典的五大金句)。

2、朱熹对此章评价极高,说它是“入道之门,积德之基”。因为这平实的几句话所承载的,正是中国人几千年来所追求的真正修养。人的自我超越与世间修行,都要以此为基本。

3、..........................................................................................

4、《易经》开篇是乾卦,乾卦卦辞是“元亨利贞”。对中国文化的最高概括是“道德”二字,“元亨利贞”则同时包含大道至德。

5、“率性之谓道”。因为人负天命,所以遵循天性,便是人生大道、自然大道。合乎人性,都是道;违背人性,就非道。太多人却早已忘了自己的天性是什么。

6、所谓经典,越看似平凡的地方,往往越不平凡。

7、翻开中国历史,“大一统”始终是最大的发展趋势——春秋战国统一于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统一于隋唐,之后的宋元明清都是大一统王朝,一直到今天的共和国。《三国演义》开篇的“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真是对中国历史最好的概括,而“合”才是那个根本的动力所在。

8、“明明德”是内心源点,“亲民”是努力过程,“止于至善”是方向的灯塔。这是唯一的光明正道,而走在这条路上,本身就是一种圆满。

9、本博信息有原创,也有的来源于网络收集,只做学习借鉴使用,不做其他用途,如你觉得有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点评仅代表个人观点,据此买卖后果自负!

10、所谓开宗明义,四书五经的开篇,都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一书的主旨,足以称一书的精华,也是中国文化的精华。无论对于读经典还是学习中国传统文化,都尤其值得重视。

11、(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出自《中庸》。位:地位。意思是:有崇高品德的人必然能得到与之相应的社会地位,必然得到与之相应的财富,必然得到与之相应的名望,必然得到与之相应的寿命。

12、自我真诚,可以称之为天性。自我明达而真诚,称之为教化。真诚就会变得明达,而明达也可以变得真诚。

13、(案语):本条经典金句出自于《中庸》。君子所坚守的道,是在日常中体现的,虽然体现在日常中,但是往往人们察觉不到,因为君子之道是很精微的。所谓“费”,即日常所用。因为是日常所用,所以也是形容“道”的广大;因为隐不易察,所以也形容“道”的精微。《礼记·系辞上》中也有:“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同样的意思在《黄帝阴符经》表述为:“人知其神而神,不知其不神之所以神也。”这句话说得挺好的,人们都知道去教堂拜上帝,去寺庙拜佛,去道观拜神仙,这就是“人知其神而神”,人人都知道所拜的是“神”,但是人们却不知道自己这些日常所用而没有拜的其实也都是神,即“不知其不神之所以神也”。日常中的事物,无不蕴含着至道。《道德经》里讲:“道隐无名”,至道的隐藏的,甚至都没有名称来称呼它。《道德经四十一章》:“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我们来翻译一下:上等根器的人听到了道,就去努力奉行;中等根器的人听到了道,是将信将疑的,不确定道是否存在;下等根器的人听到了道,就哈哈大笑,很是嘲笑。如果不被下等根器的人嘲笑,那就不足以成其为道了(因为“君子之道费而隐”)。因此古时立言的人说过这样的话:光明的道好似暗昧;前进的道好似后退;平坦的道好似崎岖;崇高的德好似峡谷;广大的德好像不足;刚健的德好似怠惰;质朴而纯真好像混浊未开。最洁白的东西,反而看不到洁白;最方正的东西,反而看不到棱角;最大的声响,反而是听不见的;最大的形象,反而看不到它的存在。道幽隐而没有名称,无名无声。只有“道”,才能使万物善始善终。

14、“经典金句”印章为专属印章,有版权,他人请勿使用。

15、(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出自《中庸》。意思是:广泛地学习知识,周密地探究它,谨慎地思考它,明晰地辨析它,坚定地实行它。

16、(获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获乎上矣)出自《中庸》。道:方法。意思是:想得到上级的信任是有方法的,假如得不到朋友的信任,就得不到上级的信任。

17、(经典金句514 · 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18、(君子依乎中庸,遁世不见知而不悔)出自《中庸》。意思是:君子遵循中庸之道,就算是远避人世而不被人知道也不后悔。

19、(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出自《中庸》。赞:帮助。化育:生长变化。意思是:能够帮助天地发挥对待事物生长变化的作用的人,就可以列于天地之间。

20、“经典金句”印章为专属印章,有版权,他人请勿使用。

21、孔子每每回望那个圣王时代,老子也梦想回到曾经的结绳记事之时。有个词叫“人心不古”。不古的事情,其实已经太多太多。

22、(仁者,人也)出自《中庸》。意思是:仁爱就是爱人民。

23、(案语):本条经典金句出自《中庸》:“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和”的作用非常大,可以使天地不翻覆,乾坤不颠倒,各在其位;可以使万物得化育,物质得守恒。

24、文头“经典金句”印章为专属印章,有版权,他人请勿使用。

25、(译文)好学不倦就接近明智了,努力行善就接近仁义了,懂得耻辱就接近勇敢了。

26、怎样才能做到“化”呢?首先,千万不能做艺术工匠。如果过于注重技巧,忽略了艺术性,就很容易造成表达方式的机械和僵硬,就不能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27、(仁者,人也)出自《中庸》。意思是:仁爱就是爱人民。

28、   所谓“书同文”,即语言文字的统一。吕思勉先生在其《中国民族演进史》里提到,团结的源泉“是要追溯到既往的”,而“惟有本族的语言,最适宜于表示既往;惟有本族的语言,最能使人了解既往。”“书同文”横亘了整部中国史,狭义地说是秦统一六国文字之后的中国史,广义地说是自汉字产生开始的整个有文字可考的中国史,其意义之巨大,怎么说都不为过。文字统不仅使得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华文化的传播有了基本的条件,而且无论哪个民族入主中原后,都以宣扬和继承中华文化的正统为荣。如西晋灭亡后,入主中原的匈奴、鲜卑政权以及与宋并存的西夏、金等少数民族政权都是如此。如果文字不同,各族人民之间的交往与沟通就会变得困难,隔阂在所难免。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实现“书同文”,历代政权都下过大力气,其目的是使汉字成为书写“大一统”文明的载体。

29、其谓‘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指诚之心性功夫相关开物化物之德,故而后谓‘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以而推崇至诚修为。

30、(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出自《中庸》。反:违背。意思是:君子能够顺常理处事,做到中庸,小人的行为却是违反中庸之道。

31、   所谓“车同轨”,两轮之间的距离为轨,车轨相同则车辙也等宽,车同轨实际是道路标准化的一个措施,这其实也是古代交通在政治上的一种延续。“车”在当时是先进交通工具的代表,“车同轨”则是交通之政统一的代表,也可以泛指一切以交通为代表的政治上的统一。

32、每个人都是一个复杂的个体,无论我们是哪一种性格,都难以塑造丰满而亮眼的自我,一味自谦不免锋芒尽失,肆意张扬又显虚张声势,只有以中庸之道加以调和,以“我”为主,才能真正成为颜色不一样的烟火。

33、这是一道难度极大的选择题,以至于几千年来,没有几个人能真正选好。所以“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楼塌了”的轮回才不断上演。老子的那句话如同预言也如同注解——“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34、(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出自《中庸》。意思是:广泛地学习知识,周密地探究它,谨慎地思考它,明晰地辨析它,坚定地实行它。

35、(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出自《中庸》。意思是:“中”是天下正确的道理,“庸”是天下的永恒真理。

36、(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出自《中庸》。致:达到。中和:不偏不倚。意思是:如果达到理想境界中的不偏不倚,中和状态,那么天地间的位置就会安排的很恰当,世上的万物就会顺利地生长发育了。

37、   在《论语•子张篇》中,子夏说:“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讲的就是学要广博,志要专注,问要切实,思不虚远。因为,学不广博,就会变得狭隘;志不专注,精神将涣散;问不切实,则泛问空谈而不切实际;思不近取,论证就会失据。程子曰:“学不博则不能守约,志不笃则不能力行。切问近思在己者,则仁在其中矣”,“博学而志不笃,则大而无成。泛问远思,则劳而无功。”这是《论语》里给我们指出来的治学之道的四个方面。

38、傅雷还会站在东西方文化融合的视角来体会,比如,傅雷就认为,最好的艺术作品往往是体现了中庸思想的。浪漫的作品可以温柔妩媚,但是不过分甜腻,不让人产生一种邪念或私欲;相应的,悲剧的作品可以感伤,但不显得过分哭哭啼啼,而是有一种古典的美。

39、(案语):中庸之道是大道、至道。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孔子说:“中庸是最好的德行,但是人们很少能够做到了,这种情况已经很久了。”)子曰:“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得也。”(孔子说:“天下国家都是可以治理的,官爵俸禄也是可以辞让的,锋利的刀刃也可以踏过,但是中庸之道却不容易做到。”)中庸,如此难以做到,然而,中庸却是可以从很平常的生活日用中开始,这就是本条经典金句要告诉大家的意思。“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比如登高必自卑。”君子之道就是中庸之道,如果要远行,但是也必须从近处开始;比如要登高山,也必须从低处起步。中庸之道,要从基础开始。《中庸》:诗曰:“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耽。宜尔室家,乐尔妻帑。”子曰:“父母其顺矣乎。”(《诗经》里说:“与妻儿亲近和美的生活,就像弹琴鼓瑟一样和谐美好;兄弟之间紧密团结,和气快乐又融洽。这些都会让你的家庭美满,让你的妻儿快乐幸福。”孔子说:“父母也就逞心如意了。”)为什么子思在讲中庸之道的时候要引用这段《诗经》呢?因为中庸之道要从基础开始,治家之道的基础在于与妻儿和兄弟关系的处理。所谓“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君子之道,莫大乎孝,孝之本,莫大乎顺父母。故仁人孝子欲顺亲,必先乎妻儿不失其好,兄弟不失气和。妻儿不好,兄弟不和,哪里还谈得上让父母顺心呢?所以,任何事情都要打下好的基础,中庸之道也是这样,从日常生活开始,从洒扫进退开始,从修身齐家开始。这就是所谓“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比如登高必自卑。”

40、(案语):本条经典金句出自于《礼记·中庸》: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意思是,君子奉行中庸,小人违反中庸。君子奉行中庸,是时时刻刻按照中庸之道去做,而小人违反中庸,是无所顾忌、无所畏惧的。什么是“中庸”呢?“庸”即“用”,“中”即不偏不倚,考虑全面。只有关照到通盘整体,才能保证任何时候都“居中”,例如,如果无穷大的平面(即将一切应该考虑的因素都考虑全,不遗漏)来讲,无论你站在什么位置都是“中”,所以“中”的前提的“全”。《中庸》开篇就讲:“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作为君子,所担心的是不能看周全,不能听周全,君子谨慎于专而不周。有很多人把《中庸》里的“君子慎其独也”理解为“君子谨慎于一个人独处的时候”,可能不准确,将“独”解释为“专而不周”更符合“中庸”本义所想要讲的,“君子慎其独也”意思是“君子对于独断专行是很警惕的”(言外之意就是要“兼听则明,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另外,“独”在经典里也确实有作为“专”的例子,《易·晋·象传》“独行正也”,孔颖达疏曰:“独,犹专也。”《庄子·人间世》“其行独”,陆德明释文引崔云:“独,自专也。”可见,“独”与“兼”、“全”有反义,可以成为一对待。

41、(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出自《中庸》。拳拳:牢握不舍的意思。膺:胸。服膺:紧贴胸前,表示牢记的意思。意思是:得到一种好的道理,就牢牢地记在心上,而且永远不失掉它。

42、(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出自《中庸》。事亲:孝敬父母。意思是:所以君子不可以不进行自身修养,想把自身修养好,就必须孝敬父母。

43、《礼记》是礼仪之书,礼仪关乎的则是教养。一个人是否有教养,体现在他的精神面貌和言行举止。《礼记》开篇这九个字,所说的正是一个有教养的人,他的整体状态和表现——待人恭敬有礼,态度端正稳重,言语温和沉静。

44、“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既是讲学习之道——经常温习、反复琢磨、嚼烂吃透,是学有所得、内化于心的不二法门。延伸到做人则就是经常自省和反思,正是不可或缺的修养之法,乃慎独的基本功夫。

45、君子得此大道与四德,元、亨、利、贞便正是人生成功的四个阶段——合于善,是最好的开始;集合美,路就亨通;讲究义,就能得利;保持这些,事业就能稳固。

46、怎样才能有一个广阔的人生格局呢?傅雷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真诚,真诚是艺术的第一把钥匙。大多数从事艺术的人,缺少真诚。这种真诚不是嘴上说说的,而是真有所感,要能够放下虚荣心去正视自己、了解别人。对艺术、对真理的真诚,傅雷把它称作“赤子之心”。

47、(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出自《中庸》。意思是:先要施行善政要得到贤臣,要得到贤臣必须先修正自身,要修正自身必须加强自己的道德品质。要加强自己的道德品质,必须以仁义为首。

48、“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最直接是说君子之交,以心相交而不是以利相交,才能长存心中,不想起却从不忘记,在岁月中缓缓流淌成久远。延而广之,这更是一种与人为善的态度,对人与人之间和谐的追求,四海之内皆兄弟,不论相隔多远、关系亲疏,见了来了,都是好友亲朋。

49、(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出自《中庸》。性:本性。意思是:上天赋予的秉性,叫做人的本性;人能依照这种本性行事就是顺应天道;能够修炼好天道甚至推广它就叫做教化。

50、外教养,内修养。有修养的人发之于外,就是言行举止的教养;言行举止往有教养上靠,熏陶的就是自己的修养。

51、(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生平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灾及其身者也)出自《中庸》。好:喜欢。自用:自作聪明。意思是:天性愚蠢的人总喜欢自作聪明,地位低下的人总喜欢自以为是、独断专行;生长在当今的时代却想恢复古代的法令,这样的人会有灾祸降身。

52、(译文)对上不抱怨老天,对下不责怪别人。所以,君子处在安全的地位而等待天命,小人则冒险以期侥幸成功。

53、(案语):儒家非常重视治学,《论语》里提出了“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四个方面的治学方法;本条经典金句是《中庸》给出的“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五个方面的治学方法。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除特别注明外均来源于网络整理,权益归原著者所有,本站仅作效果演示和欣赏之用;
若以上展示有冒犯或侵害到您,敬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谢谢!

uarr;